大马华人延续民族传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在世界版图上,中华民族散落在每一个角落。那些离开祖国大地漂流到海外的游子,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融入当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习俗中。在融入的同时还要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需要超强的毅力和极高的智慧。马来西亚华人在这方面,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榜样。

  马来西亚共有600多万华人,占全马总人口的28%,是大马第二大民族。他们离开中国到马来西亚落脚扎根已有100多年,与当地社会早已融为一体,却依然保留著系统完整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

  敬鬼酬神 祭祀祖宗

  他们正月初一、十五过大年,清明祭祖扫墓、端午包粽子划龙舟,七七鹊桥会情人、九九重阳拜天公,鬼节敬鬼,神日谢神,中秋阖家团圆吃月饼,冬至亲朋好友品圆宵。许多“小节”在发源地中国都不过了,大马华人仍然小心翼翼地保持著。尽管入乡随俗,过起当地的或西方的开斋节、屠妖节、复活节、圣诞节,但只有过自己的“华人节”才是最投入、最热闹,最像是“过节”。

  赛龙夺锦 虎虎生风

  节日庆典,他们舞龙舞醒狮。有一个时期这项活动曾被政府明令禁止,认为龙和狮是外来的怪物,要舞就舞马来西亚的大老虎。大马华人坚持龙是图腾,狮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禁令下达后私下里舞得更起劲。舞著舞著舞出了国际水平——连年在国际舞龙醒狮大赛上拿第一,龙子龙孙不让龙老爷子专美。有一年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国际大赛上,大马华人的醒狮队和中国队并列第一,连中国评委都承认:这是大马华人给祖宗国留面子呢。

  赛龙舟也拿了不少世界冠军。尽管大马华人不多,河流又小,龙舟照样划得虎虎生风。龙的传人沾龙就能赢,龙的故乡不服也不行。

  华乐处处 倍感亲切

  民族音乐也流传继承为“华乐”,丝弦笛笙,轻弹慢撩,锣鼓大钹,震天动地。古老的歌曲《苏武牧羊》、《满江红》代代相传;现代的小调的《茉莉花》、《敖包相会》人人会唱。有时歌曲乐章会被张冠李戴:《金蛇狂舞》拿来配佛教舞蹈,《保卫黄河》当锡矿工歌舞剧背景音乐,《红色娘子军连歌》成了公司庆典的开场曲。然而中国人来到这里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谁不会产生亲切感,不会原谅这些“美丽的错误”?

  >>> 返回:[华人世界首页]  [中文百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