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鸨,Devavanya, Maďarsko

  大鸨汉语拼音:dɑbɑo;英语:great bustard),鸟纲鹤形目鸨科的一种,又名地鵏。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部分地区。中国有2亚种。

形态特征

  体形略似鸵鸟,但能飞翔。上体棕色,杂以黑色虫纹斑;翅灰白,飞羽黑色;头颈和前胸深灰,头颈部满被细长的毛状纤羽,在喉侧尤为发达,突出如须;下体大致近于白色;腿长而粗壮,仅具前3个脚趾,趾爪形扁似指甲;嘴色铅黑,脚和趾暗黑色;具有喉囊,雄鸟的喉囊在发情期甚为发育,能充气鼓起,露出裸皮。

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和半荒漠草原,体色适于隐蔽,危急时蛰伏草丛中以逃避敌害,以快速奔走为主,亦能作低而缓慢的飞翔。以植物嫩叶和种子、蜥蜴、蛙、小鱼以及其他小动物为食,尤其嗜食蝗虫。在繁殖期,雄鸟有复杂的求偶炫耀,一般是站在高地上向数只雌鸟展示羽饰,将翅和肩羽向前倒翻并转动,尾羽高竖,露出鲜白色的尾下覆羽,同时向喉囊内大量吸气,使整个鸟体外观似球。每次炫耀可持续3~4分钟。筑巢全由雌鸟担任,在地面挖一浅穴,垫上草茎。每窝产卵2~3枚。卵橄榄绿或暗灰褐色,布有紫灰色与褐色条纹和斑点。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0余天。雏鸟被有带暗斑的沙土色绒羽,出壳后不久即可离巢。在非繁殖期成小群活动。

分布

  大鸨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摩洛哥北部、中东、阿富汗北部、中亚、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往东一直到俄罗斯东部,偶尔也见于印度日本

保护级别

  大鸨由于体型大,过去一直是狩猎对象,因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