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冶方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冶方(1908~1983),中国经济学家。原名薛萼果,曾用名宋亮。江苏无锡人。30年代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49年后,历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他的治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为学术界所称颂。孙冶方在30年代,通过对社会经济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正确性,批驳了王明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谬论。并根据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经验主义倾向,明确提出要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他积极从事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十分注重社会主义经济中经济效益问题,强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主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依次分析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社会生产总过程。这些观点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挑战,在国内外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研究分析了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倡导对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了推进改革,扫清改革进程中的理论障碍。他对在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存在较大影响的唯意志论、自然经济论、无流通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明确指出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以资金价值量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作为划分企业和国家权限的标准;尊重价值规律,将计划工作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提高利润指标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改革陈旧的“复制古董式”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固定资产的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确立合理的折旧率,等等。孙冶方还对具体的经济政策提出了有远见的建议,如: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重视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为加强经济工作的科学性,要加强统计工作,实现统计工作的独立化。著有《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国社会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孙冶方经济文稿选编》、《社会主义经济论》(大纲)、《社会主义经济论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