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家栋(1929年4月8日— ),中国航天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辽宁瓦房店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被新华社誉为中国的航天“大总师”、“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

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孙家栋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孙家栋“共和国勋章”。2019年12月18日,孙家栋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孙家栋与夫人魏素萍

简介

孙家栋是中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1958年毕业于前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历任七机部五院(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总工程师,航天部副部长,航空航天部副部长。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1985年获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孙家栋院士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领导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技术管理工作,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相关技术的国家。

他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等3个中国第二代应用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负责3个工程大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决策和技术协调,主持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3个卫星航天工程均取得圆满成功。

他担任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代和二代工程总设计师,作了多项重要决策,主持解决了多项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北斗导航一代系统实现了三颗卫星组网应用。目前,北斗导航二代系统正在部署中。

他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工程研制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做出重要决策,主持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问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在一年工作寿命内实现了全部工程目标与科学目标,并实现可控撞月。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获得圆满成功。

孙家栋50年来倾注于中国的航天事业,参与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的辉煌,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为人正直,顾全大局,并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

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经历

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瓦房店许屯镇东老爷庙村。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

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

1951年,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

1958年,毕业并获得全苏斯大林金质奖章,回国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原创工作。

1960年,担任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1967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孙家栋又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还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

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

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09年2月,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聘请出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2010年1月1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1年9月2日,被聘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名誉校长。

2018年10月,辟缔思(PDC)未来学校在北京正式成立。该校由呼家楼中心小学倡导成立,坐落于朝阳区酷车小镇。北斗之父孙家栋受聘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主要成就

孙家栋是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孙家栋是中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

孙家栋是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

2009年4月15日0时16分,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参加指挥的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个航天飞行器,这之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34颗,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的全部过程。


孙家栋是中国“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1951年留学苏联前夕的孙家栋,时任空军俄文翻译
孙家栋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0年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右)、孙家栋(左)颁奖。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0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这是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席长征三号甲遥十八火箭加注前质量评审会(2010年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摄
孙家栋院士在工作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孙家栋(左一)在工作中
2015年,孙家栋院士接受记者专访,介绍探月工程相关情况。李放 摄
2018年6月,89岁的孙家栋亲临发射场指导风云二号卫星发射任务(魏京华摄)
上世纪50年代,孙家栋留学苏联期间在学院实验室做试验
年轻时的孙家栋在工作中。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 摄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