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辐射生理效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宇宙辐射生理效应(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space radiation ),空间(宇宙)粒子辐射引起的人体生理反应。空间粒子辐射是空间飞行环境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会引起人体许多生理反应,甚至造成损伤。

粒子辐射作用于人体时使人体细胞中的原子产生电离效应,使机体分子、细胞、组织结构受到损害,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损害严重时会引起辐射病。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急性损伤一般是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辐射造成的,先是出现疲乏、虚弱、恶心呕吐、头痛、白血球减少等初期症状,延续3~5天后,有几天症状减轻或消失的间隙期,呈现好转的假象。一周左右病情又迅速恶化而进入发作期,主要症状有:白血球、血小板剧烈减少;明显贫血、腹泻、便血、黏膜渗血和出血等,会持续2~4周。有的经治疗恢复,严重的可能死亡。长期受到辐射的人,因辐射剂量的累积而发生慢性辐射病。主要症状是白血球减少、不孕、疲乏无力和虚弱等。慢性辐射病经治疗和脱离辐射环境后均可恢复。

载人航天活动中,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与载人航天器的轨道高度、飞行时间和舱壁屏蔽程度有关。轨道高、时间长,接受的剂量就多,其中以轨道高度作用更大。大多数载人航天器的轨道高度较低,航天员接受的辐射剂量均未达到对人体损害的程度。对于长期高轨道飞行,宇宙辐射生理效应是一个研究的课题。

航天器的舱壁和航天服对空间粒子辐射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其他的防护措施是:服用预防辐射病的药物,如胱氨酸、半胱氨酸、胱胺、胱光胺等,长期服用增强体质的药物如人参、维生素、组氨酸、三磷腺等。在航天过程中,及时测定航天员接受的辐射剂量,避免接受大剂量辐射;上升和返回时避开地球的内、外辐射带;及时监视和预报太阳质子事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