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画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代画学(Painting Study of Song Dynasty),中国北宋徽宗赵佶执政时,为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而创立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始建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附在“书学”之中,统称书画学,是太学中的一个学科。不久,画学便从书画学中分出而独立。

画学同太学中其他学科一样,有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教学要求。学生来源分“士流”(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官僚子弟)和“杂流”(指没有社会地位的庶人子弟)。“士流”和“杂流”分别居住,考试也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按照学生成绩的高下分为三舍,先入外舍,再升内舍,最后升上舍。画学的学生和太学中其他学生一样享受推恩法,成绩特优者不经科举考试而推恩得官。

画学中设有博士、学正、学录、学谕、学直等负责教学及行政管理。绘画专分为释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此外还开设有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学习科目。学习说文要练习篆书和音训,其他课目设立问答,要求能运用这些知识帮助理解绘画,提高艺术修养。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对太学中的学科进行改革调整,画学从太学中分出,归入翰林图画院管理。

画学有独立的考试制度。其他的“如进士科,下题取士”,往往摘取诗句为题,测验应试者是否善于体会诗人的意趣和是否巧于构思。例如,当时就曾出过这样几个试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优胜者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巧妙地表现了行人稀少船夫闲待的情态。据《宋史·选举志》所载,画学“考画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这就是画学所坚持的培养标准和对学生的全面要求。宋代画学设置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它在美术教育史上却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