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家政学(home economics),以人类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科学地利用家庭资源、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提高人类家庭生活质量的学科。

产生与发展

人类自从有了家庭,就有了管理家庭的需要和实践,人们还不断总结、研究理家的经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写有《论家政》;中国的《礼记》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家庭伦理、养生、育儿及其他理家之道的论述。但直到19世纪末,家政学才在美国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都市化加速,家庭的功能、结构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冲击,出现了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这使得人们进一步探讨家庭伦理、消费、教育等问题,并开始注重对女性进行家政知识教育。19世纪40年代,美国出版了论述家庭预算、子女教育等的专著。1872年,艾奥瓦州立学院正式开设了家政课程;1873年,堪萨斯农学院设立了家政系;1899年,第一次家政学会议在纽约召开,会上确立了学科的名称和研究对象等,标志着家政学正式诞生。1908年12月,美国家政学会成立,《家政月刊》创刊。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400多所高校设有家政系或家政学院,在校生96 000多人。美国1/3以上的大学都有家政专业或家政学院,培养从学士到博士的专业人才。从20世纪初开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的香港、台湾,也纷纷学习欧美的家政理论和家政教育的经验。

研究内容

早期家政学偏重对理家知识与技巧的研究和传授;20世纪30年代,增加了家庭消费的内容,并研究家庭所需物品与服务的改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欧美国家经济恢复过程中,改善低收入家庭营养状况、开发人力资源、增进家庭福利等内容成为家政学研究的重点。20世纪末期,家政学不仅研究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诸多问题,而且研究与家庭生活有关的社会、经济、政治乃至国际问题。以至于有学者认为,现代家政学的内容包含了与人类生活和发展有关的各项因素,家政学一词已不能表达学科的全部内涵,而应改为“人类发展学”。

现代家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家庭物质生活方面。如膳食与营养、纺织品和衣物、住宅与室内美化等。②家庭精神和文化生活方面。如择偶与婚姻、家人关系协调、家庭教育、闲暇时间管理等。③家庭管理。包括家庭经济管理、家务劳动科学化和家庭安全管理等。④家庭卫生与保健。如家人保健、家庭卫生、计划生育与优生、环境保护等。   

家政学在中国

辛亥革命后,中国学习西方的教育经验,在中小学设家事、手工等课程。1919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并设家政学系。以后,燕京大学、东北大学、震旦大学、华西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相继开办家政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大学不再设家政系或专业。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家政学校、家长学校等。从1983年起,一些学者开始了对现代家政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中国家政学体系的探索。1993年起,北京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等高校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家政学作为公共选修课。1996年,在南京举办了有国际家政学会的代表出席的家政学国际研讨会。2007年3月,以“发展家政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家政学研讨会,就中国家政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