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症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尘肺症( pneumoconiosises ),长期吸入粉尘致使肺内有粉尘潴留而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全身性疾病。肺组织纤维化严重程度与潴留的粉尘数量有关。

病因和发病机制

空气中悬浮的粉尘,粒径1~5毫米的尘粒,能吸入到肺泡称为“可吸入粉尘”。作用最强的是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尘肺为硅肺。其他还有煤及炭系粉尘、硅酸盐粉尘、铝及氧化铝粉尘及铸造型砂粉尘与电焊粉尘等,都可以引起肺组织纤维化。

粉尘进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尘细胞,随淋巴移行并聚集在肺间质的淋巴管及小动脉周围与淋巴结内。崩解的巨噬细胞碎屑刺激成纤维细胞系统生成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在肺间质中,胶原纤维的收缩与结节的融合以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使肺实质弹性下降、肺小动脉管腔变窄、肺循环周围阻力上升、气道阻塞,肺泡内压力上升形成肺气肿。

分类

按尘肺发病时间可分为快型、慢型、晚发型,按病理改变分为胶原纤维化型、间质纤维化型、结节型、不规则型、弥散型、团块型,按粉尘来源分为矿物性与非矿物性等。

临床表现

单纯尘肺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胸痛、气短等症状。随着肺组织纤维化加重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并发肺气肿者阻塞性通气障碍更为明显;石棉肺则常同时有一定程度的限制性通气障碍。由于弥漫性纤维化,肺泡壁增厚、弥散功能降低、明显的气体分布不均,伴有肺大泡时更为显著。三期尘肺患者因有大块纤维化形成及肺大泡等变化,出现有通气无血液灌注(或反之)区域,导致无效通气或肺内分流等严重气体交换障碍。肺功能检查结果对判断病情进展及机体代偿状况有意义。

并发症

粉尘作业工人结核患病率及呼吸系统感染机会均较一般人群高,二期硅肺以上患者并发结核者可达15%以上;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肺源性心脏病及石棉肺并发肺癌及胸膜间皮瘤。

诊断

唯一能在生前确诊的手段是依靠X射线影像诊断。由于各种尘肺有共同的X射线影像形态特征,现在已规范出一整套影像形态分类基准,中国已有《尘肺病的诊断》国家标准。将尘肺病按轻重分为三期,各期病例X射线影像分级与临床表现、肺功能损伤程度及劳动能力的代偿机能状况均相对应。

鉴别诊断

需与肺结核病、肺部感染、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肺结石症、肺肉芽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尚无满意的特效疗法,尘肺诊断后应及时调离粉尘作业,采取积极的对症及恢复功能的综合治疗,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防治并发症,延长寿命。

预防

防治尘肺的根本办法是做好防尘和降尘工作,使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生产环境空气粉尘卫生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