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扎霍姆文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尔扎霍姆文化(Burzahom Culture),南亚次大陆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克什米尔地区。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约为公元前第3千年初至前第2千年中,可分为早晚两期。1959年起印度考古调查局系统发掘斯利那加东北约10公里的布尔扎霍姆遗址,因以得名。

该文化遗址建在沿河台地上。早期住地穴式房屋。地穴口小底大,平面大致呈圆形、椭圆形、方形或长方形,一般深约2米,底径约2~3米,穴壁间或有阶梯,在地穴的入口附近有石灶和窖穴。晚期房屋为地面的泥土或土坯建筑,居住面抹泥,常以赭石施彩,屋内有灶。墓葬见于居住区内。墓穴常作椭圆形。流行直肢葬、蹲踞葬,亦有择骨葬。有的死者以赭石染色;有的留有生前钻头骨的痕迹,可能与宗教巫术有关;有的以狗或山羊等家畜随葬。此外,还发现有狗、狼和山羊的整体或部分遗骸的埋葬。

陶器早期手制,颇为粗糙,间或磨光,胎呈灰色或黑色,器形有碗和侈唇瓶等,饰划纹,底部常带席痕。晚期已采用轮制,有磨光的黑陶和精致的红陶。工具为石制,有大量琢制和磨制的斧、锛、长方形有孔刀、磨盘、磨棒等。个别遗址发现小麦、大麦、稻、小扁豆、豌豆和葡萄籽等遗存,表明当时已有农业。发现有骨锥、骨针等兽皮加工用具和骨、角制的鱼叉,有的石头上刻有狩猎场面,表明渔猎亦占重要地位。末期出土一件红铜镞。

关于起源和文化联系问题,有人根据地穴式住所、长方形有孔石刀和玉石串珠等发现,推测该文化来自中国北方或与之有密切联系;也有人提出克什米尔的磨制石斧是由于西面俾路支兹霍布河谷和伊朗高原的新石器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从陶器上偶见的彩绘公牛头像看来,该文化可能与伊朗的希萨尔Ⅲ期文化或与前哈拉帕文化(见俾路支和印度河平原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以及哈拉帕文化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