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miào tái),,中国古代戏曲演出场所。宋代城市戏曲演出场所为勾栏的露台,农村则为庙台。这类农村固定的戏台,因与寺庙联系在一起,故名。它与露台不同之处在于有了顶盖,庙台之前多为广场,但没有固定的观演席位,不像勾栏里有看棚。古代的庙台多为砖木结构,比较牢固,有的相当雄伟。现存最早的庙台建筑是山西临汾县魏村牛王庙戏台,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约宽6.6米,纵7米,辅柱砌有山墙,与后墙相连,构成后台,演区三面敞开。明、清庙台之多,不可悉记,著名的有山西太原晋祠的水镜台、广东佛山祖庙的万福台、四川都江堰的二王庙戏台等,至今都保存完好。前两座庙台建立在坡道入口处,依山傍势,台阶升起,观众利用台阶看戏,对建筑空间的处理,堪称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