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自然科学院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延安自然科学院(Yan’an Academy of Sciences),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一所进行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高等学校。校址在延安南门外杜甫川。中共中央为培养科学技术干部、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于1939年5月建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1月,为了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特别是为了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由中央文委领导;第一任院长是李富春,第二任院长是徐特立。

延安自然科学院设有大学部和中学部。大学部设有物理、化学、地矿和生物4个系。中学部分为预科和初中2个部分。当时,延安自然科学院既是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最高学府,又是进行自然科学学术活动的中心。徐特立积极提倡学术思想自由,大力开展学术问题讨论;并于1941年10月提出了科学教育机关、科学研究机关和经济建设机关三位一体是科学正常发育的园地的思想。全院师生经常和有关经济建设机关联系,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参加边区的经济建设工作,为增强抗战建国的物质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生物系师生进行的南泥湾考察,为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种地提出了科学依据。

延安自然科学院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无产阶级的科学技术干部。1940年春至1945年冬,全校师生员工共约300人。1943年秋后,延安自然科学院与鲁迅艺术学院划归延安大学建制。抗日战争胜利后,自然科学院迁至张家口、建屏、井陉,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1952年改建为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