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居正汉语拼音:Zhang Juzheng,1525~1582),中国明代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属湖北)草市人。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6岁中了举人,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25岁升为翰林院编修,43岁进入内阁,当了大学士,48岁当宰相。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谥号“文忠”,世人称他为“张江陵”。

  张居正,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得徐阶等器重。二十八年改授编修。后因不满严嵩专权而托病家居。严嵩罢、徐阶任首辅后,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总裁《世宗实录》,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次年八月上《陈六事疏》,力主改革。隆庆二年至五年间(1568~1571),他与高拱王崇古谭纶戚继光等一起整顿北边武备,使北方边塞数十年得无事。

  明神宗即位后,居正与太监冯保合谋,逐去高拱,自任首辅,掌握明廷大权,开始进行改革。万历元年(1573)六月,他提出以“考成法”整顿官僚机构,加强内阁职权,抑制宦官势力,整饬学政,禁止讲学,查禁私立书院。随后陆续实施清通欠、省驿递、惩贪墨、汰冗官、省支出等项改革措施。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又在全国清丈田亩;共丈出历年诡寄、隐漏及开垦未报的土地约147万余顷。他还采取厚商措施,整顿钱法,严禁私铸,同时许银钱兼用,许商税纳钱;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减轻了黄、淮下游的水患,漕运畅通。对周边民族,居正外示羁縻,内修战守,整饬边防,改善了民族关系,边防败坏局面得到扭转。七年,他通过俺答汗同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首领达赖三世建立了封贡关系。

  张居正为了挽救明王朝的危亡而从事的改革,只是地主阶级内部的改良运动。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行废止。他居相位10余年,多有建树,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寻以言官诬劾,家被籍没,诏尽削居正官秩。主要著作有《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有《张文忠公全集》传世。

革新政治的措施

  张居正当政时,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腐化,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阶级矛盾尖锐,危机严重。他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一方面,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使民“足食足衣”革新政治的措施。

  (一)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当时行政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张居正把能合并的都合并了。如天下钱谷在户部原分属13个司掌管,他把它作了必要的归并,实行了统收统支;对不尽职或只拿钱又无事可干的官吏,尽行淘汰。据说,仅万历九年,即裁中央冗官419人;地方冗官902人。在精简机构时,还进一步划清了政府各部门的权限职责,严格官吏考核制度,加强了人事管理。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朝廷支出,又鞭策着官吏们更好地工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严肃法纪、信赏必罚。张居正认为“赏罚功罪,须至公至平,人心乃服,人心服,而后可责其用命。”因此,在他执政期间,凡是违法犯纪的人,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地方豪强,一概绳之以法。徐阶曾任过首辅,也是推荐他入阁的人,但当徐阶的亲属对清丈全国大地主隐瞒的庄田进行破坏时,他也决不宽恕。黔国公沐朝弼累次犯法,因是功臣世家,别人感到难办,但他仍然将沐朝弼逮捕治罪。他一面大刀阔斧地整肃吏治,一面带头不搞行贿受礼。比如被他推荐用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来被封为宁远伯。李为了报答他的推荐之恩,曾派人给他送去钱财。他严肃地对来人说:“而主以百战得功勋,我受其金,是得罪高皇帝也。”坚决不受。因此,他主持颁布的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三)蠲免积负,减轻人民负担。他对神宗说:“今尚有一事为民害者,带征税粮也。夫百姓财力有限,一岁之入,仅足供一岁,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逋乎?有司避责,往往将今年所征,抵完旧逋,即今岁所欠,又为将来带征矣。”要求神宗责令户部“核万历七年以前积负,悉行蠲免”。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免去了农民在万历七年以前积欠国家的钱粮田赋。

  (四)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他曾引用李成梁镇辽东,戚继光镇蓟门,使得“荒外詟服,边境坐拓。”他又用潘季驯黄河,使得“堤工早完、转漕无患”。所以史书称他“善知人”。

  在他执政的10年期间,“边境义安”、“太仓粟可支十年”、“太仆寺积金四百余”,“一时政绩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