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彩诗,一种可用于吟咏歌唱的阿拉伯诗体。阿拉伯语称“穆瓦舍赫”,原意是“饰以佩带的”,佩带上的彩色条纹,既有变化,又有规则,故称彩诗。

9世纪出现于阿拉伯人掌管下的安达卢西亚(今西班牙南部地区),10世纪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广泛流传。据阿拉伯学者伊本·赫勒敦(1332~1406)研究,首创这种诗体的是穆格达姆·本·穆阿菲尔·法里里。历代精于写作彩诗的诗人很多。传统的阿拉伯诗歌,每首诗要求押韵合辙,而且只能押一个韵。安达卢西亚的诗人创作的彩诗,形式多样,每首诗保持传统诗的格律,但韵脚不止一个,可以每两句用一个韵脚,也可以每三句用一个韵脚,或者更多。相同的韵脚往往对称地出现。出于演唱或舞蹈的需要,有些彩诗夹杂一些方言。彩诗比传统的诗歌有所简化,也自由一些,它便于诗剧、史诗的写作,在阿拉伯文学中,特别在诗歌方面,彩诗的作者开辟了一个新的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