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锡麟墓汉语拼音:Xuxilinmu),在浙江杭州市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

  徐锡麟(1873~1907年),字伯荪、伯圣,别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县)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秋瑾等革命党人商议准备皖浙两省同时起义。五月二十六日(7月6日)安庆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徐锡麟与陈伯平、马宗汉商定,严加戒备,召诸学生,晓之以起事之义。是日,徐伺机枪击安徽抚恩铭,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所。终因弹尽被捕,至按察司署,面对审讯,徐直认不讳,词气严正,毫无惧色,即日惨遭斩首剜心。徐锡麟牺牲后,遗体安葬安庆城北马山。民国元年(1912年)1月21日,徐锡麟、马宗汉 、陈伯平三烈士灵柩运经上海,在永锡堂召开追悼大会,同时追悼的还有陶成章。次日烈士灵柩运至杭州,葬于孤山东南麓。1964年,徐锡麟墓及附近葬左右的陈伯平、马宗汉墓被分藏三坛,迁鸡笼山。墓碑同时随迁,墓表藏皇劳动路孔庙。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墓遭破坏,碑石无存。1981年9月,遗骨由鸡笼山再迁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三烈士遗骨重换骨坛,坛内各置砚石一方,上刻姓名和“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南天竺”字样。新墓为三座圆形墓,徐锡麟墓居中,高100厘米,直径400厘米。左为马宗汉墓,右为陈伯平墓,皆市80厘米,直径250厘米。均用大块青石砌成,上植草皮。

  陈伯平,名渊,字墨峰,别号白萍生,绍兴会稽平水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绍兴大通师范学堂肄业,勤于学问,沉默寡言笑,甚为徐锡麟所敬重。次年,随从徐锡麟到东京谋学陆军不成,改学巡警。同年回绍兴,赴内地进行革命活动。又经秋瑾介绍,入中国公社担任教习。再到日本,学制炸药。回国后在上海主编《中国女报》。后与马宗汉同到安庆, 参加安庆起义时牺牲,时年26岁。

  马宗汉,名纯昌,字子畦,别号宗汉子,余姚柯东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往镇海学习英语。再入浙江大学堂肄业。三十年在余姚创办三山蒙学堂,亲自督率教育,并在浒山散发反清书籍。三十二年随徐锡麟赴日本,不久回国。三十三年五月与陈伯平到达安庆,参加安庆起义时被捕,受尽酷刑,系狱50日。面对诸般苦难坚贞不屈,七月十八日于狱中被害。

  1963年3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徐锡麟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