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德里达汉语拼音:Delida;英语:Derrida),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简介

  生于阿尔及利亚,19岁时回法国就学,并一度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后长期任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60年代成为《泰凯尔》杂志的核心人物。德里达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文字与语言结构的关系问题。他认为,言语是造成文字不利地位的首要原因,哲学言语的结果与基本前提都是由逻辑性决定的。他强调符号的物质性,认为语言只是通过踪迹维持的。在他看来,差别的作用产生了历史中和社会中的一切结构的系统,差别同时是结构和历史的基础。这种观点对结构主义本身起着破坏作用。

  著有《文字与区分》、《人的目的》等。

评价

  德里达的思想一直以来都有很大争议。由于它的思想和英美哲学主流的分析哲学格格不入,因此他从来不被美国的哲学系所重视。他的思想影响非常广泛,被用作女权主义运动、同性恋抗争、黑人运动、动物权利等的理论武器。而他的思想也不被许多传统学者所接受,认为他破坏了西方文明。也有人认为他的著作没有什么价值,不过是巴黎产生的时髦而已。

  他死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一份声明中说:“因为他,法国向世界传递了一种当代最伟大的哲学思想,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