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包炎汉语拼音:Xinbaoyan;英语:Pericarditis),心包脏、壁两层的炎症。可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心包炎病因在中国多为结核性、非特异性(可能与病毒有关)、化脓性和风湿性。病程可分3期:干性心包炎指心包腔内纤维蛋白渗出,随后出现心包渗液或积脓,最后脏壁两层形成瘢痕、粘连,称缩窄性心包炎。有些患者可仅以上述一种形式出现。心包炎除全身表现发热,寒战、倦怠、出汗等外,尚有下列表现:心前区痛发生于早期,以深呼吸或卧位加重,坐位好转。心脏压塞症状发生于大量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时,与积液量及发展速度有关,心包腔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脉压小、奇脉,甚至休克。积液压迫邻近器官出现呼吸困难(压迫支气管)、声嘶(压迫喉返神经)、吞咽困难(压迫食道)。早期可出现心包摩擦音,以胸骨左缘3~4肋间最响,心脏浊音界扩大(积液量> 300毫升),且随体位变化。左肩胛下区叩浊,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尤尔特氏征)。心电图ST段普遍抬高,T波改变 、低电压、心动过速及心律失常;超声波检查可确诊心包积液的存在及确定积液量的多少;X线检查心界扩大,呈烧瓶状,搏动减弱或心包钙化。心包穿刺抽液对于减轻心包压塞症状、确定积液性质有一定意义。心包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治疗原发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渗液吸收;心包穿刺及心包切开术可减轻心脏压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