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肌炎汉语拼音:Xinjiyan;英语:Myocarditis),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在心肌上的炎症表现。感染性心肌炎可由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氏体及原虫等)直接侵犯心肌,其毒素或诱发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害;非感染性心肌炎可由过敏变态反应、化学毒物或药物(如一氧化碳、阿霉素等)引起;还有原因未明的间质性心肌炎,称菲德勒氏心肌炎。

  病理改变呈炎性病变,可有弥漫或局限性炎症,心肌细胞溶解、坏死,间质水肿,晚期形成心肌瘢痕。也可侵犯心脏传导系统及心内膜或心包。

  临床表现与病变广泛程度有关,轻者无症状,或疲劳、发热等。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出现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痛、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重者可出现突发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其中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不成比例,不能解释的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应高度考虑心肌炎,多数心肌炎可痊愈,少数迁延不愈,可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心力衰竭而死亡。体检心脏可稍大,第一心音低钝,第三、四心音增强,可出现奔马律及心律失常,心电图有ST-T改变、低电压、Q-T延长及各种心律失常。血清酶学检查常有异常,肌酸磷酸肌酶及同功酶、乳酸脱氢酶活力增高。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等。放射性核素扫描有心肌损害证据。

  诊断需结合病史(病前感染史、化学药物或毒物接触史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心肌酶学检查有较大帮助。此外,除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即可确诊。心肌活检术有助于诊断。

  预防重点在于避免致病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为止。对病情严重,如心功能急剧恶化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可安置临时起搏器,心律失常多较顽固。不宜用过多抑制心肌的抗心律失常药。维生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疗效不确切,可能有促进心肌代谢作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等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大。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肌炎症。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常见于夏秋季节,最常见的病毒为肠道及呼吸道感染中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尤以库克萨基病毒多见。除前述临床表现外,本型急性期可以从咽喉洗液、血液、组织液或心肌活检标本中分离出病毒。活检组织免疫萤光可见特异性病毒抗原,血清补体结合、中和、血凝抑制等试验有助于诊断。由于皮质激素可减弱人体抗病毒能力,治疗中尽量不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