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怨 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怨情》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逐句释义: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美人卷起珠帘(相望),一直坐着,双眉紧蹙。
  卷珠帘:意指卷帘相望。珠帘,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深坐:长久的坐。
  颦(pín):皱眉。一作“蹙”。
  蛾眉:指美人细长而弯的眉毛。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她心里究竟怨恨着谁?
  但见:只见。
  恨:怨。


《怨情》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弃妇怨情的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人幽怨的情态。诗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读者自己去想象。李白另有一首七言的《怨情》,写一个因丈夫恋新负旧的弃妇怨情,和这首诗的主题有相似处。

  也有人认为本诗是写一位孤独女子思念之情的作品。


  前两句“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言短意长。是说美人卷起珠帘相望,一直坐着,双眉紧蹙。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古代的“美人”,与现代口头上的“美人”、“美女”含义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深坐”,是久坐之意,这位女子不知坐了多久,并且她紧锁眉头,一言不发,她是在等候谁吗?“颦蛾眉”显出“美人”之美。


  后两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泪痕”照应了题目中的“怨”,是因为思念之深?还是久等不回?“泪痕湿”三字形象地刻画了诗中女主人公的悲伤神情,也细致地传达出了作者的同情。“不知心恨谁”,从女主人公卷起珠帘相望,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女子的思念之情,而这里却有一个“恨”字,是因爱生恨吗?

  本诗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刻画人物情韵婉转,逼真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态,给人哀婉凄凉、缠绵悱侧之感。


名家点评:

  《李杜诗通》:“心中念故人,泪堕不知止”,此陈思王《怨诗》语也,明说出个“故人”来,觉古人犹有未工。

  《唐诗归》:钟云:二语有不敢前问之意,温存之极(末二句下)。

  《唐诗训解》:“不知恨谁”、最妙。

  《唐诗笺要》:“不可明内说尽”六字,乃作诗秘钥,凡诗皆宜尔,不独五言短古为然。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神韵绝人,不在笔墨。毛衣儒曰:恨至不可解处,即己亦不自知。

  《秋窗随笔》:最喜上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李太白“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得言外之旨;诸人用“泪”字,莫及也。

  《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写“怨情”,已满口说出,却有许多说不出,使人无处下口通问,如此幽深!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0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