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绞痛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抗心绞痛药(antianginal drug),缓解心绞痛的一类药物。能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降低心肌需氧量,或能扩张冠状动脉、促进侧支循环、增加心肌供氧量。分三大类:硝酸酯类、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常用硝酸盐制剂、剂量及作用时间

制剂 剂量(服法) 作用开始(分) 作用持续
⾆下硝酸甘油 0.3~0.6毫克(需时) 2~5 10~30分钟
喷雾剂硝酸甘油 0.4毫克(需时) 2~5 10~30分钟
口服二硝基异山梨醇酯 5~10毫克(一日三次) 30~60 4~6小时
口服单硝基异山梨醇酯 10~20毫克(一日两次) 30~60 6~8小时
口服二硝基异山梨醇酯−缓释型 30~60毫克(一日三次) 30~60 12~16小时
2%硝酸甘油软膏 0.5~2.0毫克(一日三次) 20~60 3~8小时
经皮硝酸甘油贴片 5~15毫克(一日一次) >60 12小时

硝酸酯类

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已应用100多年。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的提高和临床工作的不断进步,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中的治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剂量的硝酸酯类药物作用于血管可产生不同的效应。小剂量扩张容量血管,使静脉的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少右室的负荷,左室舒张末压亦随之下降;中等剂量可扩张中小静脉,改善冠状动脉内膜下的血流灌注,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侧支循环,从而改善心脏的后负荷。大剂量硝酸酯类可扩张阻力小动脉,使血压急剧下降。有人因心前区不适连续含服4片硝酸甘油后,血压从200/90毫米汞柱降至90/50毫米汞柱,进入休克状态。因此使用时要十分注意剂量的掌控。硝酸盐制剂有含服、口服、静脉注射和皮肤外贴等不同剂型。常用剂型的某些特点见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在24小时内约有半数患者发生耐药性。故仅在急需或在手术中短期内使用。

硝酸盐类持续使用较易产生耐药性而失去应有的效应。若能注意采用偏心疗法,用调节服药剂量和时间留出硝酸酯空白间隔,如留出8~12小时不用药,则可避免早期产生耐药性。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简称β–阻滞剂。治疗劳力型心绞痛的基本药物。通过减少心率、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肌需氧量,从而降低稳定型心绞痛和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的死亡率。常用制剂较多,常用的如氨酰心安、美多心安、比索洛尔等,应尽量选用有选择性的β1阻滞剂以避免β2受体被同时阻滞而引起支气管痉挛。副作用包括疲乏、精神抑制、胃肠道症状等。心脏传导系统有阻滞者不宜使用,以免使心功能恶化。

钙拮抗剂

另一类有效的抗心绞痛药物。通过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周围血管阻力,发挥抗心绞痛的效应。当病人不能耐受β–阻滞剂或硝酸盐时,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都可用钙拮抗剂,它们能有力地扩张冠状动脉。其中对冠状动脉痉挛和变异性心绞痛的患者,特别有效。所有钙拮抗剂都有副作用,临床治疗时应采用药物联合应用的方法。见钙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