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又作“揠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后来用来比喻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典故】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解释〕古代宋国有个担忧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不想帮助它生长的人是很少的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引例】 ①宋·吕本中《紫微杂说》:学问功夫全在浃洽涵养蕴蓄之久……非如世人强袭取之,揠苗助长,苦心极力,卒无所得也。 ②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习近平讲话原文】 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