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疾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放射性疾病汉语拼音:Fang she xing ji bing;英语:radiation-induced diseases),电离辐射照射机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放射损伤

  由大剂量具有穿透性的高频电滋波(如X和γ射线)或高线能转换(高LET)的中子引起,也可由亚原子粒子形成的带正、负电荷的粒子(如α和β粒子)引起。在战时,核武器可杀伤大量人群。平时,放射事故照射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放射病及皮肤损伤。接受放射线者不注意防护,长期受照于超过剂量限值的射线,也可得慢性放射病。受损伤的主要是细胞,细胞受损伤后器官组织丧失功能,出现临床症状,造成放射病。组织受损的轻重取决于放射线剂量大小、受损伤的细胞多少、范围和受照部位的器官和组织的重要与否。一般认为,放射的直接损伤表现为细胞的死亡,不能再增殖新的组织,抵抗力降低,血管破裂出血,组织崩溃,出、凝血时间延长等。放射的间接损伤可以引发肿瘤、白血病,寿命缩短,反复感染,发生贫血溃疡等。放射的局部损伤可在受照后几个月或几年后才出现。全身性疾病只有在机体内几个器官组织受损或全身受照时才发生。

放射病

  人体受到电离辐射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障碍、出血和感染。放射病又可分为3类:①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人体全身或多器官多组织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数日)分次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②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反复间断地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全身外照射,达到一定的累积剂量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③内照射放射病。过量的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使全身受到照射,达到一定的累积剂量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放射性局部损伤

  身体局部组织或器官受到外照射或体表放射性污染引起的局部损伤。放射治疗、原子弹爆炸落下灰沾染、放射事故等均可造成局部损伤。

放射性白内障

  眼部受到一次大剂量照射或短时间内受几次大剂量照射,或长期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后引起眼晶状体白内障形成。

放射晚期效应

  受照射后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才出现的效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照后近期曾出现过急性损伤后恢复,晚期出现本质上不同的损害;另一种是照后近期无症状,晚期才初次出现效应。放射晚期效应包括致癌效应遗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