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放射治疗汉语拼音:Fang she zhi liao;英语:radiotherapy),利用放射线的生物学作用,抑制和破坏人体病变组织,达到临床治疗疾病的方法。

  放射治疗始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20世纪20年代中期被确认为专门的临床学科。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它与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同为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就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70%左右应用它。

  放射治疗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临床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生物学及临床肿瘤学。临床放射物理学主要研究各种放射治疗设备的剂量学分布,设计、实施最佳的治疗方案;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放射线对机体正常组织与肿瘤的基本作用机制,从而提高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并降低正常组织的反应,提高疗效;临床肿瘤学则研究人体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以指导对肿瘤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有远距离照射与近距离照射两种基本方式。①远距离照射是将放射源置于人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又称外照射。外照射的放射源及设备有:不同能量的X射线,产生它的设备是X射线治疗机;放射性同位素钴60及钴60远距离治疗机;高能X射线(即光子束)、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负π介子束及其他重粒子束等由各类加速器产生。高能X射线与电子束临床上使用较普遍。②近距离治疗是将放射源置入人体组织中或人体天然腔道内,也可制成所需模块贴敷在人体病变部位表面进行照射,分别称为组织间照射、腔内照射及模照射。近距离照射的放射源使用密闭的放射性同位素钴60、铯137、铱192、金198等产生的γ线,锶90产生的β线,锎252产生的快中子等。临床常用的后装治疗机使用方便,发展很快。镭226由于防护方面的缺点,临床多不再使用。

  放射治疗也用于部分非恶性肿瘤治疗,如某些结缔组织疾病、器官移植、血管瘤、嗜伊红淋巴肉芽肿、纤维组织及角质增生,某些顽固的慢性炎症、脊髓空洞症、垂体瘤等。使用范围较广。但由于新治疗方法的出现和其他治疗方法的进步,也出于对放射线一些副作用的顾虑,非恶性肿瘤选用放射治疗比较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