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政治理论英语:Political Theory),一定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有关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观念的系统学说。它是人类政治认知的观念积累,同时,人类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改变政治制度。政治理论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前后逐步发展成为政治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和研究领域。它通常在如下意义上被使用:①政治思想史;②经验理论;③规范理论。

  政治学家尝试对过去政治思想家的观点进行历史研究古已有之,真正系统化研究则发生在19世纪初期。系统化、学科化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形成相对固定的分析框架,同时也创造了相应的方法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J.萨拜因沿着政治思想史的路线研究政治理论,研究重点是将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些极权主义理论放置于自由主义的历史坐标上,阐述自由民主思想的历史发展。他这一研究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主流体系。而芝加哥大学的L.斯特劳斯在《政治哲学史》中采取了完全不同于萨拜因的研究取向,认为政治思想史意义上的政治理论研究,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历史文本的字里行间寻找现代意义。这一研究,在19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一个先验演绎方法的阶段,在19世纪下半期又经历了一个历史和比较方法的阶段。

  政治思想史意义上的政治理论主要涉及如下问题:①关于理性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理性对于政治的重要性即在于前者是否能够成为后者的指导。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应于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极权主义与自由主义。②关于政治与伦理问题。古希腊人认为,政治不仅应当体现道德,而且从根本上讲政治就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城邦的体制与其说指的是它的宪法,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中世纪,由于政教合一的社会事实,政治理论与古希腊时期相比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早期基督教出于一种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敌视或蔑视,拒绝承认政治具有任何的道德含义。文艺复兴之后,自由主义者认为道德和伦理存在于国家之外的其他地方,即宗教与市民社会的领域。③关于公民与共同体的问题。在古希腊,“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离开城邦非人即兽;而在近代,国家不再是使人趋于完善的必不可少的中介,反而是变成了一种人性堕落的标志。④关于自由与强制的关系问题。从共和主义者到T.霍布斯和J.洛克,人类对自由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法律所允许的就是自由”到“法律限制之外就是自由”的转变。

  政治理论以经验理论的面目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抛弃上述传统的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伊斯顿等学者认为,历史研究方法导致了政治理论的衰败,只有行为主义的政治科学才能拯救政治理论。行为主义政治理论的基本命题是政治学最终可以成为一门能对政治现象加以解释和预测的学科。政治学研究应当充分定量,依靠定量来精确说明各种关系和规则,尤为应当力求排除“价值观念”、“价值偏好”。这种“纯科学”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极度兴盛。行为主义政治理论在扩展政治学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论方面,其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其自身存在的经验主义和导致道德怀疑主义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社会矛盾加剧,战争失利与人权斗争等社会运动交织在一起,政治统治处于危机之中。社会对政治现实的不满提醒了政治学者,使他们意识到,政治学一味地追求“纯科学”的理想而放弃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同样会将政治学带入危机之中。1971年,J.B.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政治理论的全面复兴。在规范政治理论的研究者中,L.斯特劳斯是80年代后期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人物。此前,斯特劳斯学派在美国政治学界长期以来被视为学院另类,他本人固执地坚持政治学研究要“回到苏格拉底”,从古希腊开始,经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N.马基雅维利到T.霍布斯、J.洛克、J.-J.卢梭和F.尼采。斯特劳斯的出发点是试图通过这样的工作,全面地批判和审视自由主义。规范政治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作为规范理论,政治学要明确政治的价值是什么,提出理想的政治类型和政治目标,以为现实政治的取舍;②注重一般问题的抽象研究,而不是拘泥于个别现象的分析,以演绎的方法推导出普遍适用的观点;③从概念出发,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重点围绕正义、权利、平等、自由等核心词汇,推导出一套结构紧密的理论体系和结论。

参见


→ 学科目录: 政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