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罗马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教会罗马字( Missionary Romanization),鸦片战争以后外国来华传教士制订和推行的各种罗马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主要指基督教传教士用来翻译《圣经》和帮助教徒学文化的方言罗马字。

教会罗马字的产生和推行

教会罗马字产生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那时海运开放,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为了使教徒很快能够阅读《圣经》,他们把它译成方言,用罗马字拼写。教徒们学会这种言文一致的方言罗马字后,不但可以读《圣经》,也用来学文化。

教会罗马字最早产生于福建厦门,厦门话罗马字又称“厦门白话字”,于1850年制订。之后,陆续出现了宁波话、潮州话、海南话、兴化话、福州话、莆田话、客家话、上海话、台州话、建瓯话、温州话、官话(北京话)等方言罗马字。这些方言罗马字在各地推行了几十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出版过17种方言的《圣经》,销数达10多万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厦门白话字”。除《圣经》外,还出版了《圣经故事》、《四书译注》、《闽南音圣诗》以及小学用的修身、历史、地理、生理、数学等课本,出版物总数在120万册以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内外能使用“厦门白话字”的人还有10万左右。

天主教会也做过一些罗马字的工作,在山东制订了山东话罗马字方案,出版有罗马字的《国民小报》和《教理问答》等书报。在台湾省台南也出版了闽南方言的类似书报。

教会罗马字在民国成立后不再盛行,因为中国制订了“注音字母”,兴起了国语运动。

“厦门白话字”方案

“厦门白话字”一共用18个字母,其中包括一个带点的o·,用来拼写17个声母和41个韵母。其中ts、tsh只拼a、o、o·、u,ch、chh只拼i、e,但民间喜欢用ch、chh,不用ts、tsh。

各种教会罗马字的比较

各种教会罗马字的共同点是:都采用罗马字母(拉丁字母),都只用于拼写各地的方言。不同点是:①大多数推行者主张用罗马字代替汉字,少数人主张把罗马字作为给汉字注音和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代替汉字。②在方案的设计上存在不统一,以致相互矛盾,主要有同音异符、同符异音、标调法不一致和词的分写连写不一致。

教会罗马字对中国后来的文字改革运动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