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坊乐汉语拼音jiào fāng lè),中国唐代以后由教坊管理教习演奏的音乐。教坊是中国唐、宋、元、明期间传习、管理宫廷俗乐的机构。教坊乐的内容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唐代统治者重燕乐而轻雅乐。因此唐代教坊所管理教习的歌、舞和散乐与太常寺掌管的雅乐不同,与前几代(周至南北朝)宫廷中使用的俗乐也不同。唐玄宗时长安教坊艺人曾多达11400人,依照技艺的高低分成若干等级。技艺最高的艺人常为皇帝表演。宋代宫廷因袭唐代旧制,教坊主管燕乐,规模庞大。北宋教坊分立为4部:大曲部、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各部所用乐器和擅长演奏的曲目均不相同。教坊乐有3种类型,一种是旧曲改编,一种是乐工创作,一种是皇帝自己创作。南宋时称“教坊大乐”为燕乐,以区别于号称“大乐”的俗乐。北宋和南宋教坊乐部所用的主要乐器有觱篥、龙笛或笛、笙、箫、琵琶、方响、指板、杖鼓、大鼓等。北宋教坊使用的埙、箎、箜篌、羯鼓等,南宋教坊则不用。自南宋以来,民间音乐迅速发展,宫廷演出越来越多地由民间艺人入宫供奉,教坊乐的规模已趋缩小。元世祖时,曾搜访旧教坊乐工,设置教坊司。明代教坊司掌管宴会大乐,并承应乐舞和戏曲。清代教坊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