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有些国家学者则把文化地理学等同于人文地理学,他们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文化。

文化地理学的历史可以溯源到19世纪德国人类地理学,代表人物有F.拉采尔。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A.L.克鲁伯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地理因素较时间因素更为突出。受其思想和欧洲早期文化地理学思想的影响,文化地理学的伯克利学派在美国产生,代表人物是C.O.索尔。他认为文化景观既是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础,又是社会、经济和精神的产物,文化地理学要借助研究文化景观来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的相互影响。该学派的理论以文化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为基础。20世纪80年代出现对索尔学派的批判观点,这个思潮被称为新文化地理学。90年代,新文化地理学发展为两个分支:一支强调打破自然和人文截然二分的认识论,认为人类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有巨大影响的今天,任何景观都有自然和人文的烙印;一支针对文化生态学的观点,提出文化的演变是文化殖民的结果,而非环境作用的结果,例如土著文化原本是与自然和谐的,土著文化的变化是文化殖民的结果。新文化地理学受英国社会学批判思潮的影响,关注空间和空间性。一部分新文化地理学者被称为景观学派,他们基于以往的研究,依然关注景观,但是研究的重点不再是景观投射出来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而把景观看作是社会的文化建构过程。有的新文化地理学者受英国文化理论家R.H.威廉斯和S.赫尔的影响,研究地方文化的社会认同,认为一个社会集团的社会结构,决定了集团内人们有着共同的文化意识,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地方和空间意识。

中国历代著作和方志中有不少文化地理资料记载。20世纪前期,文化地理学引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得到重视和发展。

文化地理学研究内容既包括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包括各文化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文化景观,通过研究文化景观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方文化意义、地方文化产生过程。②文化的起源和扩散,研讨文化现象产生的地理基础和社会环境、文化现象的不同扩散形式及其扩散后的文化区变化。③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的地理基础以及不同文化对自然环境的作用过程。④文化区,研究不同类型文化区的范围和特点。⑤文化相互作用及文化整合,研究不同文化要素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如融合、演替、对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