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会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化社会学(cultural sociology),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特殊规律与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

来源及演变

文化社会学这一名称,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P.巴尔特在《社会学的历史哲学》(1897)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H.斯宾塞只说到了“自然时代的社会学”,而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文化时代的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有两个来源:德国和法国的社会学,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由于来源不同,含义也不一样。主要有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和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两种含义。

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主要形成于德国和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出现了动荡和危机。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危机造成的。因此,他们转向文化研究,并重新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德国G.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和法国É.涂尔干的“集团表象”社会学,就是作为新的综合社会学出现的。

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文化社会学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由研究原始文化转向研究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步演变形成,可以看成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英国的文化社会学起源于功能学派的社会人类学,主要代表人物是B.K.马利诺夫斯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

研究内容

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内容相当广泛,归纳起来包括:①文化的起源、积累、突变过程;②文化的产生、发展、分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③文化在时间、空间发展上的不同层面;④文化发展的社会系统的不同属性,如民族性、阶级性等;⑤文化的生产、分配、储存、传递及其应用;⑥文化传播、增殖、控制的方式及手段;⑦文化的冲突、分化、调适、整合过程;⑧文化变迁的动因、规律、周期;⑨文化与社会化、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等的关系;⑩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还研究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世界文化的趋向等问题,其应用研究涉及经济发展、都市化、社会管理、青少年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等诸多问题。

主要理论

19世纪以来,文化社会学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但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其对文化的本质及社会作用的看法,可以归纳为如下理论观点。

进化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从19世纪斯宾塞、E.B.泰勒等人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的社会文化研究,到20世纪40~50年代新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都属于这种观点。19世纪的文化社会学思想存在着简单的生物类比倾向,到20世纪40~50年代,产生了新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L.A.怀特的“工艺决定论”。他认为,工艺的发展是文化进化的基础,其他因素是次要的。

传播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文化圈派、英国传播学派和美国历史学派的一些民族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从社会因素研究文化的传播。他们把文化的产生归诸单一的、一次性现象,从历史人物、航海、战争等方面研究文化传播过程,把其他地方相同的文化现象归诸传播的结果。符号互动论者G.H.米德、C.W.莫里斯等人,把文化视为有意义的象征符号,把文化传播看成个体互动或交互作用的过程。在研究文化的社会功能方面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主要有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年鉴派、英国马利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以及20世纪40~50年代的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规范,是一种价值工具。

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

用人类心理说明文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的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的A.巴斯蒂安、英国的泰勒等早期文化人类学家,以及美国的L.F.沃德、F.H.吉丁斯等社会学家的著作;20世纪初期,法国的涂尔干、L.列维–布留尔及美国的F.博厄斯等人的著作也有这种倾向。

文化社会学研究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是:①有利于对文化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特别是当代文化社会学的发展吸收许多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多视角对文化进行研究,把握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及趋势,为社会生活提供各种参考。②人们的心理、习惯、性格、行为无一不和一定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加强文化社会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文明的发展。③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