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身(tattoo),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一种装饰体肤的习俗。在身体的某一部分皮肤上经人工手术留下永不褪落的有色图案。由原始人在体肤上绘画以为装饰的习俗发展而来,反映原始人某种审美观念或宗教意义。其作用或作部落标志;或示美观英勇;或为避邪防害;或是成年仪式;或示图腾崇拜。进入阶级社会后,有的民族有以表示等级身分或作为秘密会社标志。

  文身习俗广泛流行于东南亚、东北亚、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文身的记载在中国最早见于《山海经》、《庄子》等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 ,中国的黎、高山、傣、独龙、德昂、布朗、基诺、彝等族皆盛行此俗。文身有黥文与瘢文之别,而以黥文较普遍。瘢文是在皮肤上作成一定的伤痕。黥文则以带棘的竹木、骨锥或针沿事先画好的线条用拍针棒拍刺肌肤出血,涂黑汁、锅烟灰或植物染料,图案为鸟兽、花卉或几何图形。文身图案、部位、颜色,在有些民族还因性别、年龄、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