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状病毒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新冠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图为通过细胞培养出来的SARS-CoV-2病毒电子显微镜照片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渲染图

2019冠状病毒病英语: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缩写:COVID-19),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缩写:SARS-CoV-2)引发的传染病。该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疲劳、呼吸急促、味嗅觉丧失。虽然大多数人的症状较轻,但有些人可能因细胞素风暴多重器官衰竭败血性休克血栓而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通常为5天左右,但可能在2至14天之间。

目前还没有针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有效疫苗抗病毒药物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于2020年3月11日评估认为2019冠状病毒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世界卫生组织所有6个区域办事处的大多数国家都发生了该病的地方传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是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危机。

预防感染的建议措施包括经常洗手、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隔离检疫、掩盖咳嗽、避免触摸眼、鼻、口。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可以减少传播的风险。

截至2021年1月14日,全球已有19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逾0.92亿名确诊病例,逾197.5万名患者死亡,目前仍在持续扩散中。世界各国对该病病死率的估计值差异甚大,截止2020年12月30日,多数国家该病的观测病死率在0.5%-5.0%之间。

关于名称

2020年1月初,由于肺炎病例原因不明,并正进行病原鉴定及病因溯源等初步调查,因而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称之为“不明原因肺炎”。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此种病毒引发的病症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出的通知以及次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上,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新冠肺炎”(NCP)。2月21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出通知,将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1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将其命名为“严重新型传染性病原体呼吸系统病”(Severe Respirato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Infectious Agent)。卫生署在新闻公报中则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改称“2019冠状病毒病”。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将此疾病定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表示在定名时须在名称中使用“既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又容易发音,并且与该疾病相关的名称”,以避免造成其他可能不准确的或污名化的名称的问题。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则同时以“冠状病毒(Coronavirus)”或“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称呼。美国CDC指出,COVID-19是一种由此前尚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或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疾病。此疾病名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型人类传染病命名最佳实践而定。

2022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

本疾病属于新兴传染病。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HU)的数据,截至2021年1月14日,全球确诊病例数约92,240,036例,死亡病例数约1,975,707例。病死率因国家而异,相差较大,但多在0.5%-5%之间(截至2020年12月30日)。病死率随地区和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并受检测数量、医疗保健系统质量、治疗方案、首次暴发以来的时间以及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和总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