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为主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行为主义汉语拼音:Xin Xingwei Zhuyi;英语:Neo-Behaviorism),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后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E.托尔曼、C.赫尔和B.F.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托尔曼首先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试图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有机体内部发生的变化来解释刺激- 反应公式所不能解释的事实。赫尔认为有机体内部进行的事实,应该用严格的逻辑,演绎出一系列互相连结的定理,从而建立一种可靠的行为科学理论体系。斯金纳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观察不到的心理活动。早期行为主义把意识经验排除在科学之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他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的概念,复杂行为是由强化而建立的操作活动。斯金纳还把他的理论应用于解决社会问题。他的小说《华尔登Ⅱ》在美国具有广泛影响。新行为主义比早期行为主义更注意内部过程,同时扩展了行为主义所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