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术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绳纹焰形陶器(前1500,日本新潟县出土)

日本美术(Japanese art),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以1868年明治维新为界,先后受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强烈影响,同时也继承发扬了日本从绳纹文化(约前10 000~前300)、弥生文化(约前300~300)、古坟文化(约3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时代以来的本土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飞鸟和白凤时代美术

飞鸟时代白凤时代(约6世纪前半叶至710年)是仿效中国的时代。日本朝廷积极导入以佛教和儒学为主体的大陆文化,美术上主要受中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影响。

建筑

以佛教寺院为代表的大陆建筑影响到日本,成为飞鸟、白凤建筑的主体。最早的佛寺——飞鸟寺,是百济来的工匠于588年建立的。斑鸠寺(创建期的法隆寺)比它稍晚。白凤时代导入和普及了中国唐朝建筑风格。

雕塑

雕塑多为佛教题材,飞鸟时代流传经朝鲜半岛传入的中国南北朝样式,白凤时代流传中国隋唐样式,从古拙风格向古典风格发展。

绘画

6世纪前期以来,由中国和朝鲜三国尤其是百济来的画师传来大陆绘画的技法,反映了中国南北朝古拙的绘画样式。法隆寺金堂壁画(7世纪末),有规模宏大的净土图和富丽堂皇的菩萨像,明显是吸收中国初唐样式而成。《橘夫人厨子》(8世纪初期)中,唐朝样式获得进一步发展。

书法

日本书法是汉字传入后产生的。飞鸟时代多流行中国魏晋南北朝书风。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615)是日本最早的书迹。白凤时代,开始由遣唐使传播唐朝书风,以初唐书风的《金刚场陀罗尼经》(686)最早。

奈良时代美术

奈良时代(710~794)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繁荣的局面。

建筑

奈良时代建筑悉仿唐朝样式。743年,圣武天皇发愿而建造东大寺。唐朝高僧鉴真754年建造的唐招提寺,影响到奈良后期以至后代的建筑样式。

雕塑

佛像雕塑采取新传来的唐朝样式,完成了古典风格。造东大寺司的造佛所,活跃着许多工匠,大多为大陆人后裔,制作了东大寺大佛等大型造像。

绘画

中国唐朝绘画的技法和样式被广泛吸取。东大寺华堂的《释迦灵鹫山说法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通过致密浓厚的色彩和复杂的山水结构吸收了盛唐样式。药师寺《吉祥天像》(约771)、《鸟毛立女图屏风》(正仓院藏),令人联想到唐朝仕女画。

书法

遣唐使、留学生带来了唐朝的书迹,唐风书法很流行。晋人王羲之的书风也备受尊崇,光明皇后的《乐毅论》便是临摹王体之作。

平安时代美术

《源氏物语绘卷》局部(12世纪,五岛美术馆藏)

平安时代(794~1192)以894年废止遣唐使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平安前期是唐风文化达到极盛并向和风文化过渡的时期,平安后期兴起民族文化的复兴运动,在美术的各领域都成立了和样。

建筑

平安京(今京都)的大规模建设,前期受唐朝影响,后期逐渐日本化。和样建筑首先在神社、住宅中出现,以后甚至波及佛教寺院。

雕塑

平安前期的雕塑有两个系统:原造东大寺司等官营造佛所工匠的唐风雕塑,民间佛师的木雕。它们在样式、技法上的融合,形成平安后期的和样雕塑。

绘画

806年归日的空海等入唐八家,移入密教系统的彩色画、白描画,给日本佛画带来新的面目。宫廷、官邸喜用唐朝风格的山水画、风俗画装饰,被称为唐绘;随后又代之以日本的山水、风俗,被称为大和绘。11世纪以来,绘卷物成为大和绘最重要的形式,绘卷物的代表作有《源氏物语绘卷》(12世纪前期)。

书法

前期流行中国晋唐书风,出现日本书法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书家中最杰出的是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被誉为“书道三笔”。后期的小野道风以晋人王羲之的书法为摹本,创始了合乎平安贵族好尚的和样,继之又出现藤原佐理、藤原行成,三人同被誉为“书道三贤”或“三迹”。

镰仓时代美术

《阿弥陀圣众来迎图》局部(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1192~1333)是京都朝廷的公家文化和镰仓幕府的武家文化对立和交融的时代。  

建筑

1180年毁于平氏兵火的奈良东大寺,进入镰仓时代后在幕府的支持下由重源修复,并且采用了中国南宋的新样式,被称为大佛样。以后随禅宗而来的南宋样式,称为禅宗样,代表作是荣西的建仁寺(1202)、建长寺(1249)。

雕塑

雕塑界主要有院派、圆派、庆派。院派、圆派在京都为宫廷、贵族造佛,流于程式化。庆派试图脱离拘泥于一般的样式,形成镰仓雕塑样式的主流。庆派的代表人物运庆注重于对人物形象的深刻内向性表现。13世纪中叶起,运庆样与宋风相结合,产生以镰仓大佛为代表的地方样式。

绘画

13世纪后期,伴随中日禅僧往来而舶来的南宋画,在幕府的资助下,在禅寺中大量收藏,形成水墨画发展的契机。南宋水墨画也对大和绘、佛绘、神道垂迹绘画进行了形式更新。

书法

初期的藤原良经以法性寺流为宗,书风有笔势,被称为后京极流。末期的伏见天皇学习平安中期的三迹书风,字形端正平稳,被称为伏见院流。

室町时代美术

室町时代(1333~1573)的美术以禅宗和武家的美术为代表。

建筑

室町初期,仿中国南宋健全了五山、十刹及诸山的制度,京都、镰仓及各地都广建禅寺,形成禅宗样。禅宗样还渗透到以和样为主的密教寺院建筑中。

雕塑

庆派佛师与南都佛师进入活跃期,但样式上没有新的发展。新兴的禅宗在顶相雕塑上却不乏杰作,如瑞泉寺的梦窗国师像、酬恩寺的一休和尚像。

绘画

如拙、周文等与幕府关系深厚的相国寺画僧非常活跃。周文被任命为御用绘师,摄取中国南宋和朝鲜李朝山水画样式,对日本化的水墨画——汉画起了开拓作用。雪舟访问中国后,在山口等地活动,以中国南宋画和明朝浙派坚实的造型能力为基础,融入民族情感,达到汉画最高峰。狩野正信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俗人画家,他在汉画中加以民族装饰味,被视为狩野派之祖。

书法

尊圆亲王学习世尊寺流和中国南宋书风,风格平稳而有笔力,被称为青莲院流。京都五山兴盛书法,仿南宋风和明风而成,被称为五山样。禅林墨迹,以宗峰妙超、一休宗纯为优秀。

桃山时代美术

桃山时代(1573~1603)统治者构筑规模宏大的城郭,集美术各门类之长创造金碧辉煌的装饰美术。

建筑

桃山建筑的主要特色是营建大城郭。从室町时代发展而来的书院式建筑已见完善。

雕塑

佛像肖像雕塑程式化,失去了新的创造力和活力,而试图维系运庆以来的传统。

绘画

障屏画迎来了黄金时代,障屏画的中坚力量是狩野派。乘葡萄牙船而来的基督教传教士,带来了西洋画,被称为“南蛮绘”。

书法

前代的青莲院流因易习、易读,仍广泛流行。末期,书家又开始以古笔为摹本,试图复兴平安样式。

江户时代美术

八桥泥金砚盒(江户时代) 尾形光琳创作

江户时代(1603~1867)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市民的力量增加,培育了以浮世绘为代表的市民美术。

建筑

桃山的建筑样式在前期仍很流行。中期以后,市民文化的娱乐建筑大兴于江户、京都、大阪等地,剧场建筑的发展也很惊人。

雕塑

江户时代的雕塑急速衰落,仅建筑附饰的木雕差强人意。

绘画

《林间的秋》 下村观山

桃山样式的金碧障屏画,由花鸟画题材转向风俗画,主要表现花街柳巷和歌舞伎。俵屋宗达以市民趣味为基础,使大和绘的传统产生装饰性和工艺性特色,这种样式至尾形光琳而达极致。在江户,菱川师宣创始浮世绘,反映市民逸乐的气氛。浮世绘技术从肉笔彩色的丹绘向色印版画发展,1765年,铃木春信发明了多色印的锦绘,完成了技术革命。浮世绘美人画中出现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风景画中出现葛饰北斋、安藤广重,迎来了浮世绘的全盛期。圆山应举一度学狩野派,以后受中国和西方影响,注重写生,发展为圆山派。门人中松村吴春又展开了具有丰富抒情色彩的画风,自成四条派。它们合称为圆山四条派,影响波及现代日本画。受中国明清画的影响,开始兴盛日本文人画,其先驱有祇园南海、柳泽淇园,又通过池大雅、与谢芜村达到鼎盛。中期,清人沈南蘋来长崎,其写生画派对各种画派均有影响。由于禁止基督教而一度受挫的洋风画,又随兰学的勃兴而复兴,涌现出以司马江汉、亚欧堂田善为首的早期洋画家,洋画的影响也波及各画派。

书法

青莲院流从幕府普及到民间。由于重视汉学,中国风书法又复盛行。著名的书家有石川丈山、隐元隆琦、池大雅、良宽等。  

明治、大正、昭和前期美术

明治时期(1868~1912),日本推行全面开放方针,提倡学习西方,“脱亚入欧”。一方面,不惜重金聘请西方专家到日本传授西方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技术,另一方面有大批日本人远渡重洋去欧洲留学美术。

1884年,美国学者E.F.芬诺洛萨和冈仓天心一道组织鉴画会,发起日本美术复兴运动。1889年,东京美术学校开办,培养出日本现代第一代美术家。1898年以后,冈仓天心领导桥本雅邦、横山大观、菱田春草、下村观山等人,创立日本美术院并开展新日本画运动。大正时期(1912~1926),留学的美术家增多,许多人主张在艺术中解放个性,表现自我。与官方的文展相抗衡,油画界结成了木炭会、二科会、草土社;在日本画界,日本美术院东山再起,还结成了国画创作协会。在昭和前期(1926~1945),大批美术团体被解散或被迫停止活动。

建筑

明治时期在欧美建筑思潮和建筑技术渗透日本的同时,日本独特的传统建筑也被重新认识并现代化,从而形成了西方式和日本式两种典型。大正时期,在新样式的刺激下,建筑师努力表现其个性。20世纪30年代前期,表现主义、包豪斯、勒·柯布西耶的影响,逐渐被年轻一代的日本建筑师接受。

雕塑

明治末年,由于私淑罗丹的狄原守卫、高村光太郎归国,雕塑向西方体系进了一大步。大正时期的日本美术院雕塑部中,中原悌二郎、户张孤雁等人继承狄原守卫的理想,平栉田中、佐藤朝山等遵循冈仓天心遗志,重视木雕。A.罗丹晚年的助手藤川勇造,在二科会中创立雕塑部。进入昭和时期后,又涌现出一些有名的雕塑家。

绘画

《火焰图》(1918) 上村松园

明治绘画分为油画和日本画两大门类。日本油画的奠基人为川上冬崖和高桥由一。意大利油画家A.丰塔内西到日指导工部美术学校画学科后,日本油画开始接受西方学院派影响,涌现出五姓田义松、小山正太郎、浅井忠、原田直次郎等一批活跃的油画家。黑田清辉致力于外光派绘画后,成为油画界新派的旗帜。他与藤岛武二、冈田三郎助、青木繁为首的白马会,形成与太平洋画会的对立。太平洋画会中出现了满谷国四郎、中村不折。在芬诺洛萨、冈仓天心的倡导下,狩野芳崖、桥本雅邦改革狩野派,吸收西方手法,奠定了现代日本画的基础。横山大观、菱田春草等画家运用西方光、空气等表现方法,创造朦胧体。竹内栖凤则在京都融合西方手法和日本情趣。20世纪初,印象主义之后的现代各流派深刻影响日本油画界,油画家突破正统画风,开始强调个性,追求创作自由。岸田刘生、万铁五郎等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画家结成木炭会。石井柏亭、坂本繁二郎等创立二科会,产生梅原龙三郎、安井曾太郎等大家。1914年复兴的日本美术院也与官方对抗,安田靫彦、小林古径、今村紫红等画家尊重和维护传统,其画风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美人画家镝木清方和上村松园都采用写实手法。从20年代初起,先锋派绘画和无产阶级绘画并起。前田宽治、里见胜藏、佐伯祐三创立1930年协会,反映了巴黎画坛的动向,以后发展为独立美术协会。1935~1945年间,由于日本投入侵略战争,出现战争画。日本画领域中,前田青邨、川端龙子、速水御舟、富田溪仙、奥村土牛、平福百穗、松冈映丘、伊东深水形成各人风格。 

书法

20世纪初,中国学者王国维、罗振玉到日本,日本书法篆刻界受其启发,开始广泛学习中国古代书迹。著名的汉字书法家中村梧竹,师六朝法书。日下部鸣鹤、西川春洞则奠定了现代汉字书法的基础。

日本美术一方面继续从中国美术吸取营养,同时又对中国现代美术有较大影响。当时中国的油画技法乃至西方美术知识,主要是从日本间接传入的。中国现代美术的开拓者李叔同、高剑父、高奇峰、陈师曾、刘海粟、徐悲鸿、吕凤子、潘天寿、丰子恺、张大千都曾在日本考察或留学过。20世纪30年代前后,到日本留学的美术家更是众多,著名者有陈之佛、傅抱石、许幸之、常任侠。1931年,日本木刻家内山嘉吉应鲁迅之请来上海讲习木刻,推动了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

战后的美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战争中被解散或被迫停止活动的美术团体几乎全部恢复。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不断参加在外国举行的国际展览,同时在日本举办大型的外国古典的和现代的美术展览,出版大量印刷精美的名画。60年代以后,则频繁在世界各国举办日本美术展览。60年代,战后青年美术家中间,反传统艺术的倾向和“表演艺术”的倾向显著发展。70年代以来,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出现了兴建美术馆的热潮。

建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出现了藤村纪念馆(谷口吉郎,1947)、广岛和平中心(丹下健三,1949)等令人注目的纪念性建筑。地方城市的建设获得重视,继香川县厅舍(丹下健三,1958)之后,营造了许多厅舍建筑。60年代,兴建了一批超高层建筑。从爱知县犬山市的明治村(谷口吉郎,1965)开始,产生与大规模建设相对抗的建筑保护运动,出现了迎宾馆(村野藤吾,1974)等优秀作品。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盛行不衰。7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的方法遭到指责。与此相关,建筑界开始重新评价日本建筑和城市的空间结构。以安藤忠雄为代表的建筑师崭露头角。

雕塑

《夕阳山水》 山本丘人

战后的雕塑发展缓慢,战前的本乡新继续活跃。1960年前后出现流政之、江口周、小田襄、若林奋等雕塑家,他们的作品显示出新的空间意识。60年代对人类活动及其环境的关注,使雕塑明显多样化。

绘画

战后的日本画界分为三大派系:以福田平八郎、山口蓬春、高山辰雄为代表的日展;以奥村土牛、小仓游龟为代表的院展;以福田丰四郎、上村松篁、山本丘人为代表的创画展。它们分别以新古典主义、传统装饰主义、现代主义为特征。20世纪60~80年代,日展的东山魁夷、院展的平山郁夫、创画展的加山又造的创作活动深受人们注意,他们被称为“三山”。伊东深水师承镝木清方,开拓了现代美人画的新天地。丸木位里、丸木俊(赤松俊子)夫妇创作的反战题材绘画,引起人们注意。栋方志功、滨口阳三、池田满寿夫等版画家技法和风格多样,继浮世绘之后,再次为日本版画赢得荣誉。

工艺美术和设计

1946年的第一回日展成为战后工艺美术复兴的契机。1950年,日本公布文物保护法,工艺技术成为无形文物。1955年,芜川丰藏、富本宪吉、木村雨山、海野清被评定为重要无形文物保持者。他们创立日本工艺会,开始吸收日展中重视传统的画家举办日本传统工艺展览。

设计这一概念在日本流行是1960年以后,今天的设计包括从城市规划到插图制作等广大领域。工艺美术也以手艺设计的名义追求新的质感和机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宣传广告的需要剧增,可以说开创了战后设计史的新局面,不仅设计师和美术家的交流十分活跃,而且美术家也广泛参加设计活动。

书法

战后复兴的书法,从50年代以后越发兴盛。在传统的书法之外,还流行先锋派书法。著名的书法家有丰道春海、西川宁、金子鸥亭、饭岛春敬、田中冻云、川村骥山、柴田木石。

日本战后美术与中国有频繁的友好交流,两国美术家及其代表团互访连年不断。日本美术来华展出数以百计,著名的个人展览有雪舟画展(1956)、尾形光琳画展(1958)、葛饰北斋画展(1973)、东山魁夷画展(1978)、平山郁夫画展(1979)、富冈铁斋画展(198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