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春夜》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夜直》。《千家诗》收录此诗,诗题作《春夜》。

  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据《容斋随笔》,宋制翰林学士每晚留一人于学士院值夜,准备皇帝随时召对,或咨询政务,或草拟制诰,或收发当夜外廷呈送的紧急封奏,转呈皇帝。王安石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九月为翰林学士,因他当时正在江宁知府任上,没有立即到职。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才奉诏进京,越次召对,从此才有资格到内廷值宿。此诗写在春天,晋京后的次年。


逐句释义: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金炉里的香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滴完了,那轻风阵阵带着寒意吹来。
  金炉:铜制香炉。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剪剪:同“翦翦”,形容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天的景色是那样的撩人,让人难以入睡,只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恼人:令人感到烦恼。
  栏杆: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春夜》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宋神宗,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此诗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政治上的春风得意之情。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宿左省》属于同一题材。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写景。首句是视觉加听觉,以动衬静。次句以触觉写出了香尽漏残、黎明时分的寒意。“金炉香尽”和“漏声残”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剪剪”,形容风轻微而带有寒意,从韩偓《夜深》诗“恻恻轻寒剪剪风”点化而来。早春的天气,又在黎明之前,轻风吹拂,晓寒微侵,最能给人以春的气息,这是诗家最喜欢、最欣赏的清景。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第三句叙事夹抒情,春色为何“恼人”,作者故意不说原因。“恼”字在此处应作“撩”解。“春色恼人”,犹言春色撩人。这一句是说在这新春之时,自己终于有了千载难逢的君臣际遇,即将一展宏图,裨补明时,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一齐涌上心头,因此用“眠不得”表达这种兴奋的心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但只见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杆上。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


  诗贵含蓄,此诗除第三句外,字字写景,情隐词外。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此诗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春色”一词,有时含有政治意义。如杜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宋史·乐志》:“回龙驭,升丹阙,布皇泽,春色满人间。”本诗也是如此。王安石久蓄改革之志,曾向仁宗皇帝上《万言书》,倡言改革,未被采纳。神宗即位,才使他获得了实现抱负的机会,又时值初春,所以他更觉得“春色”的美好。诗中把政治上的际遇与自然界的春色融为一体,感情含而不露,意思也特别深至,以致宋代周紫芝、沈彦述等人误把它当作艳诗来读,以为“非荆公诗”(《竹坡诗话》)。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子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诗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