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景德镇陶歌》,龚鉽作。景德镇是陶瓷的故乡,自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8)以帝王年号正式命名以来,这里的窑火越烧越旺。元代以后,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产瓷中心,随着瓷都地位日渐确立,以陶瓷和陶瓷生产为吟咏对象的诗歌也日渐增多。这方面的诗歌创作,最值得注意的当数龚鉽的《景德镇陶歌》。

  龚鉽,南昌人,生活在清代嘉庆、道光年润,曾到浮粱县县衙做幕僚多年。其《景德镇陶歌》自序云:“余居浮粱幕网年,浮粱去景德镇二十里,每常往返必过镇,尔时谒御窑厂,探坯房窑户,看满窑,辄经回。二三朋好多土著,为指窑瓷攻苦,皆一一穷其原委。余为谱之歌诗得酉酋,间及风俗。既泛舟江准乃失之,时隔七庚,从友人处拾得前稿,爰录出六十酋,题曰《陶歌》,所以志陶业之十一云耳。”由此可知,作者的创作素材主要来自‘探坯房窑户’时的所见所闻。由于作者能深入实际,调查访谈,加之创作态度比较严谨,从而使得《景德镇陶歌》能在一定程度上“补陶经之缺”(扬振纲《景德镇陶歌》跋后)。

  《景德镇陶歌》60首,均为七言绝句形式,各诗亦无独自标题,但诗后都有作者简要的附注,这些附注大多对理解原诗有一定的帮助.《景德镇陶歌》的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其中有不少是直接反映陶瓷生产工序的:

  几家圆器上车盘.到手坯成宛转看。坯堞循环随两指.都留长辆不雕镘。

  (原注:说所谓做坯浑圆之器,必用轮车随手擅成,不差毫黍。)

其五

  如橼大笔用羊毫,颠旭能书莫漫操。看他舍釉如舍墨,一样临池起雪涛。

  (原注:此长方棱角之器须用拓釉。)

其十六

  窑火如龙水似云.火头全仗水头分。羡他妙手频挥凌,气满红炉萃晓氛。

  (原注:烧窑发火须通火路,有溜火、紧火、沟火,火不到处,泼水引之,如游龙然。)

其二十四

  一件陶瓷产品的生产工序多达几十道,一册诗歌,特别是用绝句的形式来表现难度相当大。作者充分利用纽诗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绝句在叙事表义方面的不足,将陶瓷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采石、炼泥、做坯、修模、施釉、上彩、烧制直至出窑等内容都表现了出来。太多数作品,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有的还借助形象进行说理,从而使得这些作品形象生动,诗意浓郁。如:方方窨子滤澄无,古语儿童莫坏坯。炼到极稠捶极熟,一扫模范即佳瓷。

其四

  坯干不裂更须车,刀削圆光不少差。此是修身正心事。一毫欠缺损光华。

其七

  原材料的炼制将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作者由此联系到儿童从小就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数育。瓷坯的镟削修整需要耐心专注,而为人也需;要修身正心。成材成器。其理相通。与陶瓷直接有关的其它内容,在《景德镇陶歌》中也有反映。如反映陶瓷史和著名陶瓷人物的:

  白定要分南北宋,青瓷汝越邓摩柴。千峰翠色添新霁,红玉争传试院佳。

  (原注:宋时定州瓷质旧有光,《茶经》云:越州青瓷比红玉。)

其三十六

  百年风雅一峰青,几次携琴环翠亭。看到壁间蜗寄字,也搜心语著陶经。

  (原注:御厂珠山布亭,唐蜗寄英题由环翠。著有《陶人心语》。)

  有些作品反映了陶瓷鉴赏的内容:

  晋窑碎器非冰裂.要认龙泉鱼子纹。另有庐陵永和市,奠将真假听传闻。

  (原注:章姓兄弟分造碎器,哥窑更纯粹。吉州者纹不同,且非铁足。)

其三十五

  驴肝马肺釉名奇,鼻涕天蓝仿色宜。互是均窑瓶缶好,钧台雷与辩纯疵。

  (原注:此皆均釉。尚有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

其三十七

  有些作品反映了地方的陶瓷行规和民俗风情:

  坯板夯坯八尺长,后街小巷十分强。碰翻表许称赔字,偏请坯房面一堂。

  (原注:夯坯多都昌人,街巷长有。)

其四十二

  年年七月中元节,几处坯房议事来。每到停工总生事,好官调护要重开。

  (原往:坯厂每年七月歇工,地方官弹压为难,开工乃安。)

其四十七

  还有的作品反映的是陶瓷贸易和陶瓷教育方面的内容:

  佳瓷售人自有真,客来换票不辞频。把庄类色家家定,放水还愁管债人。

  (原注:瓷客买瓷必先定把庄头,一切皆其管理。另有类色央,齐典同口包纸茭草。)

其四十一

  陶成子弟集昌南,书院崇开一席谈,坯甈早消甄士日,满窑和气足清酣。

  (原注:窑户陶成陶庆二会创有书院,曰景仰书院。)

其四十五

  在中国诗歌史上.围绕某一特定对象,以组诗的形式全方位展开叙述描写的情况并不多见,特别在中国陶瓷史上更是少有。诗歌是文学作品,属于艺术创作,而陶瓷产品及陶瓷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与陶瓷有关的民俗风情,大多也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景德镇陶歌》的作者,着力挖掘二者的契合点及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去粗取精,创意表现。这就不仅将陶瓷诗歌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境地,而且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容。现代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及与之相关的瓷俗。不少与古代已有所不同,而记载这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料又比较缺乏,因此《景德镇陶歌》对于研究陶瓷文化,特别是18 世纪景德镇的陶瓷生产有着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