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坝州壤塘县:曾克寺
阿坝州壤塘县:曾克寺

  曾克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吾依乡吾依村杜柯河畔,距离县城26.5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曾克寺是1954年由名叫尼生的喇嘛创建,属于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克喇嘛晋美俄赛受第十六世噶玛巴的嘱托,在此地建立起一座九层的米勒塔,被称作曾克寺。后来曾克喇嘛又修了一座噶举派的“那若六法”闭关中心,很多修行人闻讯而来,曾克喇嘛为他们灌顶,传法。渐渐地曾克寺兴旺起来。曾克寺是藏区规模最大的庙碉群,是以米拉塔、彩塔林和特色民居为主要景观,曾克寺的主体建筑属石木结构,面积2500平方米。

  曾克寺米拉塔是藏区第二座米拉塔,第一座建在西藏。寺主晋美俄沙喇嘛按照西藏洛扎米拉塔绘制塔图,于1954年创建,后来修建了4座同样的米拉塔。在米拉塔的周围还有1108座高低大小形状各异的彩塔。寺内菩萨塑像在大量吸收了康区、前藏、后藏的佛像造型艺术手法的基础上,结合教派自身和地域特有佛像造型技法,独具风格,自成体系,成为色木卡尔流派极具影响的上乘之作,堪称佛像雕塑艺术一绝。

  气候特点:冬季干燥寒冷,长冬无夏,春秋短促,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高原型气候。

特产

  • 冬虫夏草,川产道地中药材,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与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等的干燥子座和虫体。又称夏草冬虫、冬虫草、虫草。主产于松潘、理县、茂汶、壤塘、德格、道孚、平武、木里等地。生长于海拔3000米—4500米的高山草甸区,夏初子实体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1950年全省收购13.25吨,最高年收购20.9吨,近年由于野和资料减少及天然气候影响,产量逐年下降,有时年收购量仅数百千克。商品按产地(或集散地)分为炉草(四川康定集散)、灌草(四川都江堰集),按大小说分为虫草王、散虫草、把虫草三种。以形体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者为佳。每500克约1200条—1600条。主要药用成分为各种氨基酸。1983年,在雷波发现虫草新种凉山虫草,已发展开发利用,但产量较少。
  • 牦牛肉,牦牛的肉经过盐卤,切成薄片,拌上辣椒不失为一道好的下酒菜。做成真空包装的熟食,游客购买起来也十分的方便,并能够带回家赠送朋友。
  • 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吃糌粑。它的做法是把青稞、豌豆炒熟,磨细成面。吃时用酥油茶或者青稞酒拌合,捏成小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