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惕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惕碚

李惕碚(1939年6月— ),高能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天体物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生于重庆北碚区,籍贯湖南攸县。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3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64年任研究实习员,1978年任助理研究员,1979年任副研究员,1986年任研究员。2000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200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从事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在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在中国国内倡议和组织开拓了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银河系g射线源的统计模型并获国际共识。建立了寻找超高能天体的计算公式,已成为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的一个标准方法。建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和研究快速变化现象的时域谱方法,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李惕碚参加建设云南高山宇宙射线观测站并进行了多年的宇宙线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倡议并组织开拓了中国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主持研制球载大型硬X射线望远镜,首次用准直调制望远镜实现了对硬X射线天体的高精度成像。建立了银河γ射线的统计模型,给出银河宇宙线产生高能γ射线的定量估计,指出欧洲天文卫星COS—B发现的宇宙γ射线点源有一半是不真实的,该模型的正确性被其后的观测证实。在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方面有重要建树:建立了准确处理稀有事例的置信分布方法;导出了估计对象-背景观测可靠性的公式,已在多学科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创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和时变分析的时间尺度谱方法。2000—2015年任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HXMT(慧眼)预先研究、背景型号和工程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数据分析和宇宙演化模型研究中获得重要成果。

经历

1951年,李惕碚从北碚朝阳小学毕业后,离家独自到重庆市里去上中学。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64年1月—1978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78年12月—1979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9年9月—1986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5月—1982年6月,担任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

1986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2000年3月,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2001年9月—12月,担任日本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