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杜鹃(布谷)

杜鹃科学名Cuculidae),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鹃形目中的唯一。中国古代也称子规杜宇等。《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苦啼,啼血不止。”杜鹃的异名很多,周镇《鸟与史料》书中共列出37种名称。

鹃形目鸟类为中小型攀禽。头骨的口盖型为索腭。嘴形稍粗厚,微向下曲,但不具钩。翅有第五枚次级飞羽。尾8~10枚。脚小而弱,足呈对趾型,即第二、三趾向前 ,第一、四趾向后。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裸出。羽无副羽。雌雄大都相似。大多不自营巢 ,在其他鸟类巢中产卵。世界性分布,约有 150种。中国仅有杜鹃科。

许多分布于欧、亚、非洲的杜鹃科鸟类属于孵卵寄生动物,这些杜鹃从不筑巢,而是将卵产在其它鸟的巢内(特别是莺科的鸟类)。但也有少数,如走鹃鸦鹃犀鹃圭拉鹃等杜鹃是不进行孵卵巢寄生的,这些不寄生的杜鹃科鸟类通常会将它们的巢筑在高树上。以鸦鹃为例,这种大型杜鹃会将它们的巢筑在地面上或低的灌木中。

杜鹃科的鸟虽然大小不同,但它们的身体细长,尾较长,腿强壮。大多数杜鹃科的鸟住在森林里,一些喜欢开放的地区。大多数以食昆虫为生,尤其喜食其它鸟躲避的多毛的蝴蝶的幼虫,因此又名布谷鸟,是农家相当欢迎的益鸟。

鹃形目曾经除杜鹃科外还包括蕉鹃科麝雉科。现在的分类法将蕉鹃科麝雉科分为单独的两个目蕉鹃目麝雉目

分类

本科包括以下一些常见鸟类:

文化

中国古代视杜鹃为一种悲鸟。相传古代蜀国有一国君名杜宇,又称望帝,因为无能治水患,只好禅位给一个治水有功的臣子,隐居山林,悲愤而死。死后化作杜鹃,日夜悲鸣,直到啼出血来。而杜鹃的血染到花上,那花就成了杜鹃花。因此,中国古代诗文只要写到杜鹃,就是悲伤的象征。

  •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 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大杜鹃(布谷)
大杜鹃(布谷)
大杜鹃(布谷)
大杜鹃(布谷)
大杜鹃(布谷)
大杜鹃(布谷)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