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铭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铭源(1878~1926)字西堂。陕西宜君人。早年就读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官费派往日本留学,入经纬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三十二年(1906),同盟会的陕西籍留学生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白毓庚任会长。不久,白回国,杨任会长。同盟会陕西分会创办《夏声》杂志,推举杨为经理,赵世钰为总编辑,宣传民主和反旧迎新的革命思想。

  三十四年(1908)春,杨回国担任陕西省中等农林学堂教师和健本学堂兼任教师,利用课堂揭露清政府丧权辱国、压榨人民的种种罪行,提高学生觉悟。期间曾介绍宜君县知县王斌等加入同盟会。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接着各省成立临时议会,杨被推为陕西省临时议会议长。是年,和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等人,以振兴西北文化、辅助社会教育为宗旨,发动各方力量于同年7月1日成立陕西易俗伶学社(后改名陕西易俗社),杨任社长。同年冬,杨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13年4月赴北京任职,被众议院推选为中华民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又被选为七人组成的理事委员会委员,参与宪法的起草工作。杨耳闻目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便四处奔走,呼吁倒袁。10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即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国会中国民党议员资格,杨流亡日本,入明治大学读书。

  1915年回国,在上海为邵力子办的报纸写政治评论;还多次由沪赴粤,到韶关会见孙中山,支持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袁世凯死后,杨再度任国会众议院议员。1 917年在广州参加孙中山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次年夏,护法运动失败后,又追随孙中山往返于广州、上海和日本等地,继续进行革命斗争。1921年6月回陕,任省教育厅厅长。

  1922年,国会复开,杨又参与国会活动。1923年10月,在曹锟贿选总统过程中,和沈钧儒等百余名两院议员共同进行抵制,后被迫离京。1925年,因病赴北京就医,1926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