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鼎(生卒年不详),字宗器,明代大臣。陕西咸宁(今陕西西安市)人。他少年时家境贫困,发奋学习,举乡会试第一名。正统四年(1439)参加殿试,为第二名,授编修。后来他与侍讲杜宁等10人被送人东阁学习。

  杨鼎胸怀大志,渴望成就功名。他曾向英宗建议“修饬戒备,通漕三边”。同辈们都讥笑他迂腐,而他自信心很强。也先犯京师(1449)前不久,英宗命他行监察御史职权,到兖州(今山东旧滋阳县西)募兵。

  代宗景泰三年(1452),杨鼎升任侍讲兼中允。五年(1454),一跃而提升为户部右侍郎。天顺初年(1457)转左侍郎。三年(1459)冬,因陪祭陵寝不谨下狱,赎杖后复职。七年(1463),尚书年富有病,朝廷命杨鼎代理。

  宪宗成化四年(1468),杨鼎代理马昂任户部尚书。六年(1470),他上疏说:“陕西外患四寇,内患流民。然寇患止在边塞,流民则疾在腹心,汉中僻居万山,襟堠川蜀,四方流民数万,急之生变,置之有后患之忧,请暂设监司一人,专领其事,其愿附籍者听之,不愿者资遣。......兼与守备练士马,修城池,庶可弭他日患。”

  当时,蒙古贵族毛里孩、孛来等累犯西北边陲;另一方面,由于明王朝土地的高度兼并,使农民无以为生,成为流民。荆襄数十万流民在李原号召下,于成化六年再度起义,被都御史项忠率官军镇压。流民被杀,被遣散者数十万人,拥入汉中、商洛山区的有数万。数年后,流民又聚集郧阳地区。明政府无法,乃设郧阳府控制他们。西安府则增设山阳县安置流民。

  尔后,湖广一带连年遭灾歉收,而官仓粮粟已赈济一空。朝廷采用杨鼎意见,将官仓所储银、布卖去,换米备灾。淮、徐、临、德四仓往13储粮百余万担,后因饷乏民饥,就请示移用,以致四仓都无存粮。杨鼎上疏,可以以粮赎罪,商人输粮入仓后,凭证可到转运提举司支取食盐,还可以以粮折钱、钞及以粮代欠税等。全国执行杨鼎的建议后,各仓库都有了储备粮。不久,杨鼎加官太子太保。

  杨鼎在户部时,操守廉洁,但是他性格固执呆板。成化十五年(1479)秋季,给事御史弹劾杨鼎,说他并非经国之才。于是杨鼎一再上疏要求回乡,得到宪宗批准。致仕后还命官员每月拨给他二石米,给仆役四名,乃至终身。

  明代大臣致仕后有给赐的,是从杨鼎开始。他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