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姆代特奈斯尔文化汉语拼音jié mǔ dài tè nài sī ěr wén huà),(Jemdet Nasr Culture),西亚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巴比伦城址西北的杰姆代特奈斯尔而得名。约于公元前3100年取代乌鲁克文化而兴起,至前2900年苏美尔早王朝建立时结束。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该文化农业在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但生产工具仍为石器,金属制品还不普遍。神庙建筑规模宏大,在乌鲁克的白庙面积达378平方米。该文化以彩陶、印章、泥板文书和石雕像著称。彩陶多用红、黑色绘几何形和动植物图案。印章为圆柱形,或塑成人和动物形象,常雕刻狩猎、宗教崇拜场面。泥板文书上刻写的是象形文字,已发现的主要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记载和词汇表。雕刻技术臻于成熟,发现不少优秀的作品,如贵妇人头像、刻有男子与狮子搏斗场面的石碑等。在一件石制水壶上,刻有一圈交替的狮子和公牛图像,逼真而富有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