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拼音bǎn hú),(英语:Bowed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 thin wooden soundboard),中国擦奏弦鸣乐器。因琴筒上蒙木板而得名。又称梆胡、秦胡、胡呼、大弦、瓢等。明末清初,伴随梆子腔戏曲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形成,为多种梆子腔及北方其他一些地方戏曲、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陕西山西甘肃流行最为广泛。

形制

  板胡的结构绝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上。

  琴筒又称瓢,是板胡的共鸣箱,呈圆筒形,用坚硬的椰子壳做成,也有用木质、铜质或竹质的,七十年代以后还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琴筒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能使音响共鸣集中并造成板胡的特色。瓢大发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则发音尖啸刺耳。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胶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优劣的关键,以用木质松软、纹理顺直、匀密、无痕节和水渍的梧桐木为佳。筒后口有的敞口,有的开五个音孔,呈金钱眼状。

  琴杆用红木、紫檀木或花梨木制作,以贵重的乌木为好,琴杆为圆柱形,上端是琴头,呈方形,开有弦轴孔。琴杆不宜过长,过长会有碍发音的优美,并加宽了指位,不便运指和掌握音准。

  弦轴多用琴杆木料或黄杨木制成,表面开有辩纹,装在琴杆同一侧面。目前大部分板胡已用木柄齿轮铜轴,调弦既准确又不会回弦。

  弓子用粗细均匀、富有弹性的江苇或其他竹子做成,比二胡弓子长而粗,上面装的马尾以白马尾为好,出音柔润。弓杆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笨重,过短不宜拉奏长音。

  板胡的千斤又称腰马,因在琴杆中部支弦而得名,是用牛角或红木制成的扁形木片,用丝弦系于琴杆下铀到弦马的1/3处。

  弦马用竹或木制成,置于面板中央以上、板的 1/3处为宜,竹马共鸣较大,发音也较浑厚优美。

  琴弦用丝弦或钢丝弦发音比丝弦干净、明亮,泛音清晰。

分类

  按板胡的发音高低及使用范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 高音板胡(俗称梆子胡、大弦或瓢),多用于河北梆子、评剧、豫剧、山东梆子、吕剧及歌舞、演唱、独奏及合奏等,这种板胡用途最广。

  2、 中音板胡(俗称胡呼、秦胡),多用于秦腔、蒲剧、郿鄠、陇剧、陕北道情、兰州鼓子等的伴奏以及器乐合奏和独奏。音箱较高音板胡为大,呈半圆形,背面有金钱花孔,琴杆也较长,定弦比高音板胡低五度,音色浑厚柔和。

  3、 次中音板胡(俗称椰子胡),多用于晋剧和上党梆子。音箱比中音板胡稍大,也雕有金钱花孔。定弦比中音板胡低小三度或纯四度。音色浑厚,音量宏大,宜于演奏缓慢、低沉的曲调。

定弦

  板胡传统的定弦法,有五度和四度两种。定弦高度多依据伴奏的戏曲和演唱者的嗓音而定。在民族乐队中定弦为d2、a2,音域d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