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柳湜(1903~1968)乳名克立,化名辰夫、乃夫、方直、罗斐、楚士。湖南长沙人。少年时就读于长沙第一高等小学堂和徐特立首创的长沙第一师范。五四运动后,受其兄柳直荀和进步同学影响,阅读了许多社会主义书刊。1921年后义务为湖南自修大学附设的外文补习班教授英文,1924年赴北京半工半读,1926年因病返湘。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在中共安徽省委工作时被捕,在狱中精读了《资本论》(第一卷)等马恩著作。1933年4月底出狱到上海,在《申报》流通书馆工作,并在《申报》辟“读者指导”专栏。次年该专栏被查禁,柳被解职,遂与李公朴等另组《读书生活》半月刊,后又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1936年参加邹韬奋《生活日报》的编辑工作,主编《生活日报周刊》(原名《星期增刊》)。此间,与沈钧儒等发起成立上海救国会,后受中共组织指派赴汉口创办《全民周刊》,曾主编“战时社会科学丛书”。1938年7月参与主编《全民抗战》三日刊,武汉沦陷前随刊移重庆。

  1941年初到延安,以救国会中央执委身份出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在随后召开的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任教育厅厅长。他主持制定的《1942年教育工作计划大纲》,确定了边区教育工作的三项主要任务,一是建立正规的教育制度;二是提高各级学校的教育质量;三是继续推行新文字、扫除文盲。在1942年的整风运动中,柳是边区政府学委会的委员之一,同年3月31日还参加了《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

  1944年10月,柳主持召开边区文教代表大会。毛泽东亲临大会,作了题为《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讲话,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柳在大会总结中根据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提出了培养知识分子,开展群众教育运动的边区教育方针。他特别强调,群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消灭边区的文盲。1945年7月13日,柳和范长江等代表解放区新闻记者协会,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筹备委员会,并被选为筹委会常务委员。次年1月,他出席边区教育厅召开的有边区七个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及教员代表共35人参加的中等教育会议,指出:有计划地培养边区知识分子与提高现任区乡干部的文化,是今后中等学校的总任务。1947年3月,在胡宗南大举进犯延安之前,柳离开边区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解放区,同年5月任冀中行署教育厅厅长。北平解放后,任北平市教育局局长,负责教育界的接管工作,为恢复建立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而操劳。1949年3月,中共上海地下市委情报委员会书记吴克坚,经李维汉介绍,通过柳与国民党中央航空公司副总经理查夷平的亲戚关系(查为柳的姨父),对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进行策反工作。柳向查作了说服动员,坚定了查策动“两航”起义的决心和信心。4月,中共地下组织通过查将国民党首席和谈代表张治中将军的家属秘密送往北平。又经五个月的策划,国民党中央两航公司爱国员工终于在香港起义。9月,柳作为中华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会筹委会代表,在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先后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视导司司长、《人民教育》总编辑、教育科研所所长,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等职。是中共八大代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正当他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再立新功之际,1958年被康生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划为“右派”,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了党籍,接着是无情地批斗和惩罚性的劳动改造。柳始终对党忠贞不贰。他说:“就算是战场上无意中被自己人的子弹打中了吧。只要是党的事业继续前进,个人的成败得失算得了什么?”表现了他高尚的革命品质。1961年6月之后,党组织安排他在教育研究所当研究员。他没有怨言,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工作,撰写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史与教育专著多部。1968年4月12日,他被一伙人突然抓走,逼其承认自己是叛徒,被打得皮开肉绽,于4月22日离开人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1979年6月1 4日,柳湜得到平反昭雪。遗著有《柳湜论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