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准大气( standard atmosphere ),铅直方向温度、气压和密度按一种假定的规律分布的模式大气。它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设计、飞行器技术、军事和大气探测中。在一个时期内,只能规定一个标准大气,这个标准大气,除相隔多年进行修正外,不允许经常变动。

1919年A.图森提出第一个国际标准大气提案,模式采用海平面温度为15℃;在11千米以下高度每增加100米,温度降低0.65℃;在11~20千米范围内,温度保持−56.6℃。此提案在1920年作为制定早期航空标准大气的基础,1922年为欧洲很多国家所采用。此模式给定的对流层中温度的分布,至今仍为现代各标准大气所采用。多年来国际上曾出现过多种大气模式,包括美国标准大气(USSA–197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和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等采用的标准大气或参考大气。

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部分资料

几何高度
(km)
位势高度
(km)
温度
(K)
气压
(hPa)
密度
(kg/m3)
分子量
(kg/kmol)
重力加速度
(m/s2)
温度梯度
(K/km)
层次
0 0 288.150 1.013
25×103
1.225 0×100 28.964 9.806 6 −6.5 对流层
11.019 11 216.650 2.263 2×102 3.639
2×10−1
28.964 9.772 7 0.0 平流层
20.063 20 216.650 5.474 8×101 8.803
5×10−2
28.964 9.745 0 +1.0 32.162
32 228.650 8.680 1×100 1.322
5×10−2
28.964 9.708 2 +2.8 47.350 47
270.650 1.109 0×100 1.427
5×10−3
28.964 9.662 2 0.0 中间层 51.413 51
270.650 6.693
8×10−1
8.616
0×10−4
28.964 9.649 9 −2.8 71.802 71 214.650
3.956
4×10−2
6.421
1×10−5
28.964 9.588 8 −2.0 85.5 84.365 187.920 4.080
2×10−3
7.564
1×10−6
28.964 9.548 1 86 84.852 186.87 3.733
8×10−3
6.958×10−6 28.95
9.546 6 0.0 热层 91 89.716 186.87 1.538
1×10−3
2.860×10−6 28.89
9.531 8 椭圆函数 110 108.129 240.00 7.104
2×10−5
9.708×10−8 27.27 9.475 9
12.0 120 117.777 360.00 2.538 2×10−5 2.222×10−8 26.20 9.446 6 指数函数
500 463.540 999.24 3.023
6×10−9
5.215×10−13 14.33 8.428 6 外逸层 800
710.574 999.99 1.703
6×10−10
1.136×10−14 5.54 7.736 8 1 000 864.071 1 000.00
7.513
8×10−11
3.561×10−15 3.94 7.321 8

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的基本假设包括:空气干洁,在86千米以下呈均匀混合,平均摩尔质量为Mo=28.964 4千克/千摩尔,视作理想气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和水平成层分布。在给定温度–高度廓线及边界条件后,通过对静力学方程和气体状态方程求积分,即得相应位势高度的气压和密度值。平均海平面处的大气特征参数为:标准重力加速度g0.45°=9.806 55米/秒2,气压po=1 013.25百帕,温度To=288.15K,密度ρo=1.225 0千克/米3。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资料如表。

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是一较为成熟的大气模式,其50千米以下已为ISO选用,且同ICAO和WMO标准大气的相应部分一致。1980年中国国家标准总局首次等效采用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30千米以下部分为中国国家标准(GB–1920–80),1987年等效采用ISO发布的5878–1982参考大气(0~80千米)等系列作为中国国家军用标准(GJB366,1~3–87)。最新版本的1990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颁布CIAR(国际参考大气)–86模式,给出了全球范围不同纬度和季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