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兹科沃文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格拉兹科沃文化贝加尔湖沿岸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分布于色楞格河下游、勒拿河上游及布拉茨克以上安加拉河流域的大森林地区。年代为公元前1800~前1300年。1887年在伊尔库茨克郊区格拉兹科沃首次发现这种文化的墓葬,后由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综合研究同类遗存并于1950年正式划定命名。

该文化在多方面继承了贝加尔湖沿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传统。陶器仍系尖底或圜底,外壁多以带有紊乱刻线的陶拍拍打,并饰以多种划纹和压印纹。石、骨器仍占优势,但石器制造技术已有衰退迹象,出现刀、针、锥、鱼钩、环、管饰等少量红铜和青铜制品。一面凸起而横断面呈三角形的旧式石锛为两面凸起的石斧所取代,出现了适于剥取树皮的骨制匕首形尖状器,据此可间接推断已使用轻便的桦树皮小艇代替独木舟。流行两面压剥加工的三角形石镞,骨镞也很发达,其中长人字尾者尤富特色。但嵌石刃的猎矛、猎刀已极罕见。骨鱼镖和复合鱼钩数量增多,形式也有新的发展,并有鱼形诱具和网坠。这些工具表明渔猎仍是当时经济的基础。墓葬的头向与河水流向相符,也说明河流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服装上的饰物有产于东方的宝石和贝壳做的圆片形小珠、产于东南亚的海贝壳、产于萨彦岭的软玉制的圆环或“璧”,这说明与远方的交换关系有所加强。

在该文化的墓葬中,双人葬比新石器时代基托伊期(见贝加尔湖沿岸新石器时代文化)更多,且出现男女同冢异穴的葬法。随葬品明显反映出男子从事渔猎而女子从事家务和采集的分工,有把女子用箭射死为男子殉葬的现象,厚葬墓与贫墓的对比鲜明,可见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产生了父权奴隶制。某些墓中死者头向、姿势与众不同,并以人形雕像、护身符、角制鼓棒等特殊器物随葬,墓主人可能是最早出现的巫师。

该文化的后续阶段是青铜文化较发达的希韦尔期。陶器仍为圜底,青铜器则与卡拉苏克文化的器形相似。据随葬品复原的服饰,表明当时居民与现代埃文基等通古斯民族可能有文化上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