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梅兰芳

  梅兰芳(1894-10-22~1961-08-08),中国京剧演员。工旦。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卒于北京。长期寓居北京。在5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脚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生平事迹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为京剧名旦。伯父梅雨田是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的著名琴师。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8岁开始学戏,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第一次登台,在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生殿·密誓》的织女。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1913年,梅兰芳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王凤卿为头牌(领衔),他为二牌。初次压台演出的剧目为茹莱卿传授的《穆柯寨》,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在上海期间,他曾观摩以表现近代和当代题材为主的“新戏”,还参观了新式舞台的灯光、一些演员的化装方法以及服装式样的设计。返京后,排出他的第一部时装新戏《孽海波澜》。

  1914年秋,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两次南下演出,对他的艺术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此开始了大量新剧目的排演和艺术上的革新。从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排演了时装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古装新戏《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还有昆曲传统戏《思凡》、《春香闹学》、《佳期》、《拷红》以及《风筝误》的《惊丑》、《前亲》、《逼婚》、《后亲》等。在此后数年中,又继续排演了大量古装新戏,如《廉锦枫》、《霸王别姬》、《天女散花》、《麻姑献寿》、《洛神》、《西施》、《太真外传》等,并整理演出了传统剧目《宇宙锋》、《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姑嫂英雄》(《樊江关》)、《打渔杀家》、《二堂舍子》、《审头刺汤》等。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国外人士的重视,1919、1924年,两次应邀去日本演出,均受到日本人民的友好欢迎,特别是文化艺术界人士对他的表演反应强烈。1929年底,梅兰芳应邀赴美国,1930年初演出,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评价,结识了不少美国知名的艺术家。美国波莫纳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均授予梅兰芳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梅兰芳自北平移居上海,在上海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倾注了他的爱国热情。1935年,应全苏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去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演出时,受到苏联观众及文艺界的热烈欢迎,结识了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M.爱森斯坦V.I.聂米罗维奇-丹钦科V.E.梅耶荷德以及B.布莱希特等艺术家。他们对梅兰芳的表演艺术甚为推崇,认为给了他们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梅兰芳身居沦陷区,不为敌、伪的威胁利诱所屈服,毅然蓄须明志,拒绝演出,坚持到抗战胜利。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

  1949年,梅兰芳应邀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同程砚秋周信芳袁雪芬一起应邀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授予梅兰芳荣誉奖。1953年,梅兰芳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任副总团长,并曾多次作慰问演出。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兰芳、周信芳举办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1956年5月,梅兰芳率中国京剧代表团访日演出。1957年7月,国际舞蹈协会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1959年,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排演了新戏《穆桂英挂帅》。

艺术成就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兰芳创造的众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体现了中国妇女各种美好的品德与个性,有的端庄淑静,有的英武豪放,有的娇憨活泼,有的聪慧机敏……这一切个性特征,又融化在美的形象之中。梅兰芳善于运用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技巧,把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他善于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运用艺术手段自然、和谐,富有节奏感,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誉之为“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活动,体现了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精神。他的艺术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自他从事舞台活动开始,到1915年前后,是其艺术活动的早期。这一时期是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的剧目多为传统唱功戏。学的是正工青衣,直接师承时小福一派,却又兼容前辈各家之长。这是重要准备阶段,为他日后的杰出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1915年起至抗日战争前夕,他创造精力最为旺盛,力图使自己的艺术活动符合时代潮流。他连续排演了一些时装新戏,对于京剧表现当代题材进行了初步探索。此后,他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和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京剧旦脚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突破了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很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从不同人物出发,把花旦以至刀马旦的技巧融合运用,完成了前辈旦脚演员特别是王瑶卿的未竟之功。他还排演了一些歌舞成分较重的新剧目。通过歌舞剧的实验,改变了京剧旦脚传统的化装方法。其后京剧旦脚的古装扮相,大都采用梅兰芳首创的造型方法。他很重视唱腔的创作,在古装新戏与传统剧目中编制过大量新颖的、在艺术上具有独特个性的唱腔。某些罕用的传统唱腔板式,如〔反四平〕等,由于梅兰芳的创新而在舞台上广为流行。他的演唱风格咬字清晰,音色明朗圆润,与婉转妩媚的唱腔相互辉映,更显得流利甜美。为丰富乐队伴奏,以二胡辅助京胡伴奏旦脚唱腔,是梅兰芳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合作实验的成果。

  从抗日战争结束恢复舞台生活起,直至逝世,是梅兰芳艺术活动的晚期。经常演出的是《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穆柯寨》、《霸王别姬》等最具有梅派特色的剧目。《穆桂英挂帅》是他晚期唯一的一部新戏。他致力于一生艺术经验成果的总结,并用之于对这几部代表作的琢磨加工。他的艺术风格也不似中期那样色彩浓艳而趋于清淡含蓄,更富于内在的魅力。

  梅兰芳的艺术在平易中蕴藏着深邃的内涵。他在舞台上创造过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优美形象。他的表演不是在模仿女子,而是在创造中国女性的本质和意象,力求传达中国女性的温柔、含蓄、高雅等特征。梅兰芳在艺术创造中,着力于美的追求。他认为善于辨别精、粗、美、恶,是一个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因此,无论《宇宙锋》里的装疯,还是《贵妃醉酒》里的醉态,在梅兰芳的表演中都化为美的艺术。梅兰芳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不断地随着时代前进。20世纪20年代前后他在艺术革新上所作的探索,从旦脚扮相的改进,舞台布景的运用,以至伴奏乐器的丰富,无不反映当时民主思潮影响下兴起的一种新的审美观念与艺术趣味。而他在50年代演出的《宇宙锋》具有更加强烈的反抗性格,《贵妃醉酒》也被点石成金赋予了新的主题。《穆桂英挂帅》在艺术上那刚强豪放、凝重深沉的气质,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艺术家晚年思想感情的变化。梅兰芳艺术之可贵,还在于他与人民有密切的精神联系。他认为“观众是一面镜子,照耀着我们前进”,所以不断从观众的批评意见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使其表演艺术精益求精。作为一代艺术宗师,这是他取得成功的要诀之一。

  梅兰芳的艺术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他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去并获得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他在国外的演出活动,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古典戏曲的了解,有助于中外戏剧的交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从梅兰芳的表演中发现,“中国剧的表演,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动作”。梅耶荷德则认为,应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中“汲取最宝贵的、失去了它们戏剧生命就会枯竭的精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指出:“凡是关心艺术向前发展的戏剧界人士,都可以从他那儿在演技、节奏和创造象征诸方面学到东西。”布莱希特认为他提出的“间离效果”的理论,是受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启示。

  梅兰芳一生谦虚勤奋,爱憎分明。他做人的道德深为人们称道。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梅兰芳著作有《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文集》,并有《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出版;摄制影片有《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包括《宇宙锋》、《断桥》、《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剧)、《洛神》、《游园惊梦》等。梅兰芳早年所演剧目,多为齐如山李释戡等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