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植物激素汉语拼音:Zhiwu Jisu;英语: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合成而转移到另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并专一性地影响其中生理过程的极微量的非营养性物质。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产生激素的特殊腺体,其作用部位也不像动物激素那样局限于特殊的靶器官。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是目前公认的五大类植物激素。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如酚类)、含氮化合物(如扁桃苷、生物碱及非蛋白氨基酸等)、类萜化合物(如a 甲叉内酯、甾类、三萜等)、脂质化合物以及一些其他有机化合物,也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大体上,这五类激素中的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为促进型激素;脱落酸和乙烯为抑制型激素。

  植物激素有时单独地,有时与其他激素互相协作或互相拮抗,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控制作用。

  对植物激素生理效应的研究已深入到对其分子机理的探讨,在激素受体和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节方面,都取得一些结果。植物中有接受激素并能呈现激素效应的靶细胞,其中含有较多的激素受体。激素受体能与激素发生很强的专一结合,并在结合后引起一系列特定的生理生化反应。

  植物激素虽可用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但它们在植物体内容易分解,因而作用时间短暂。化学家仿照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合成了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结构相似而成本低廉的化合物。此外也合成并筛选出一些结构与天然激素毫不相似但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统称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农业生产上用它们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或达到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