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武侠小说中国小说的一大类别。“侠”这个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在《韩非子·五蠹》中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至于武侠小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记·游侠列传》,是武侠史上最早的篇章。

简况

  第一部武侠小说当推汉代无名氏的《燕丹子》,六朝时期的武侠小说侈谈鬼神,侠客也常用怪诞的手段来达到行侠的目的。代表作品有干宝《搜神记》中的《干将莫邪》、《李寄》和陶渊明《搜神后记》中的《比丘尼》等。这一时期的另一特点是把以武力挟持他人的人也归之于“侠”,代表作品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周处》、《戴渊》等,为后世的武侠小说塑造性格复杂的侠客形象开了先河。唐代的武侠小说不仅数量多,而且趋向成熟。代表作品有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袁郊的《红线》、裴铏的《聂隐娘》、《昆仑奴》等。宋代武侠小说主要模仿唐代,但也有不同于唐代的作品。例如,含有丧国失地后思乡之情的《侠妇人》,着重写道教法术的《李胜》,讲述盗贼机智狡黠的《我来也》等。明代文言武侠小说已处于低潮,但有一部短篇文言武侠小说集《剑侠传》,采自唐、五代、宋的传奇小说,多属脍炙人口的精品。白话武侠小说自宋元话本开始,日趋兴盛,明代短篇白话武侠小说散见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中,代表作品有《李汧公穷邸遇侠客》、《神偷寄兴一枝梅侠盗惯行三昧钱》等。长篇白话武侠小说当推元末明初成书的《水浒传》,是古代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清代是武侠小说发展中的一个高峰,从内容上可以分为4个流派:忠义盗侠型、武侠公案型、英雄儿女型、武侠神怪型。文言的有蒲松龄的短篇《小翠》、《娇娜》、《聂小倩》等,白话的以天花藏主人编次的《济公全传》和唐芸洲编次的《七剑十三侠》为代表。《济公传》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武侠小说,主人公济颠是一位亦侠亦僧、亦丐亦神的喜剧性人物,成为后世武侠小说中喜剧侠客形象的重要渊源。

  20世纪前半期武侠小说不仅作品多,传播广,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古代武侠小说有明显的区别。出现了北派四大家:还珠楼主(1902~1962),以写奇幻的剑仙取胜,代表作为《蜀山剑侠传》;白羽(1899~1966),以写人情世故擅长,代表作为《十二金钱镖》;郑证因(1900~1960),以写帮会争斗、武功技击称雄,代表作为《鹰爪王》;王度庐(1909~1977),以写悲剧侠情闻名,代表作为《鹤一铁》系列五部曲。

  50年代初,武侠小说在经过一度沉寂之后在港台复兴,在小说的内容、技巧上都与1949年以前的武侠小说有明显的不同,人们习惯上称作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作品层出不穷,水平很不整齐,以金庸、梁羽生、古龙三人的影响最大。金庸的代表作品有《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梁羽生的代表作品有《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七剑下天山》等。古龙的代表作品有《楚留香传奇》系列、《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等。

  大陆的武侠小说是从80年代复兴的。1981~1985年,以刊于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中篇武侠小说为主,1986年以后,长篇武侠小说竞相推出。代表作品有冯育楠的《津门大侠霍元甲》、残墨的《神州擂》、赵西玉的《达摩剑》、张宝瑞的《八卦掌传奇》等。

基本要素

  ①侠义精神。随着武侠小说的发展,侠义精神也逐渐丰富起来,成为一种向不公道的命运或体制抗争的精神;一种临危不惧、克服困难的精神;一种维护正义、虽死不悔的精神。②武功。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力有勇的功夫、技击,另一类是奇幻的剑术、神通。发展到新派武侠小说,出现了惊世骇俗的武功。③武器。武侠小说的背景一般是古代,所以书中所用的武器,一般都源于古代,但许多武器经过作者的加工,变得更精致,更神秘,更有威力。20世纪初的武侠小说家,在十八般兵器之外创造了不少奇门兵刃,甚至一些日常用品如折扇、拂尘、念珠、渔网、船桨、棋盘、棋子、衣袖、绣花针等,都可以成为武器。发展到新派武侠小说,提出“无剑胜有剑”,凭身体的机能和情感,例如啸声、吼声、指力、掌力,哭、笑,飞花摘叶等,都能克敌制胜,武器就无边无际了。④江湖(或称武林)。是一个幻化的象征结构,是个没有政府的世界。在那里,官府不理,法令不行,不拘于礼法,没有生活负担。江湖为武侠小说设置了其他小说体裁所没有的自由,给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