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2年11月26日 (一) 18:54河池锦都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鹤楼,居于长江之滨,蛇山之首,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经战火硝烟,时毁时建,仅明、清两代黄鹤楼分别七建七毁。现楼为1981年重建
武汉博物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汉博物馆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简称“汉”,又称“江城”,我国特大城市之一,是湖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全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电信的重要枢纽。

  举世闻名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这两江交汇的江汉平原东部,座落着古老而年轻的“东方水都”武汉。   武汉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0万。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汉口、汉阳、武昌三部分组成,史称武汉三镇。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500多年前,城市文明之光在北郊的盘龙城兴起。武汉属楚文化发祥地,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武汉地区是著名的战场。汉唐以后,汉口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四大名镇”之一。90多年前,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2000年,武汉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现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东湖、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和归元禅寺入选首批国家“4A”级景点,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名胜古迹,是一座独具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旅游城市。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距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香港等特大中心城市均在1200公里左右,京广、京九铁路和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交通枢纽。水运通江达海,武汉港已开辟通往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线。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现已开通131条国内外航线。同时,武汉还是全国八大长途电话枢纽、八大移动通信汇接中心、八大数据业务接点和最大的邮件集散地之一,能够方便快捷地与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通信联络和信息交流。   武汉临江傍水,四周湖泊星罗棋布,河港交织,水资源相当丰富,素有“江城”与“百湖之市”的美誉。以长江为干构成庞大的水网,总水域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6%,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武汉地处中国富水区中心地带,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含量都极为丰富,人均占有地表水达11.4万立方米,居世界大城市之首。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汉阳造”是中国近代工业最早的品牌。全市现有工业企业4万多家,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六大工业基地之一。以电子产品制造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制造业和钢材制造业在全国名列前三位。船舶、机车、电站设备、重型机床等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带初步形成。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引入大项目,培植大企业,全力推进国家级开发区的超常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武汉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3位。全市拥有各类大学35所,科研院所118个,研究开发机构700多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8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8名,各类科技人员45万。武汉·中国光谷是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激光、光纤通讯、计算机及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0万亩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已基本建成, 奶业、优质油菜、莲藕、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特种水产、水禽、冷食瓜、食用菌、牲猪等十大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特色转变日趋明显。   武汉自古是万商云集之地,有“货到武汉活”的美誉,腹地市场广阔,商品集散功能强。全市拥有商业网点11万多个,商业机构1万多家,集贸市场300个,中心商业区8个。武汉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已基本形成了资金拆借 、证券交易、外汇调剂、票据贴现等门类齐全的跨地区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华中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机构均设在武汉。目前,武汉拥有各类金融机构2000多家,有境外金融机构9家,其中有7家代表处,2家分行。   武汉是中国内地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特别是自1992年5月被国家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外商投资体系不断健全,建立了受理外商投诉制度、“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与外商对话会制度、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九大制度,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目前,全球5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已有50多家在汉投资,包括美国的百威、通用电气、IBM、惠普、肯德基、麦当劳,法国的雪铁龙、阿尔斯通、家乐福,德国的西门子、麦德龙、蒂森克虏伯,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达、NEC、三井物产,荷兰的飞利浦,英国的百安居、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10家。   武汉与世界各地的友好交往密切,同日本大分、美国匹兹堡、德国杜伊斯堡、英国曼彻斯特、罗马尼亚加拉茨、乌克兰基辅、苏丹喀土穆、匈牙利杰尔、法国波尔多、荷兰阿纳姆、韩国清州等11个外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同美国洛杉矶、墨西哥蒂华纳、奥地利圣珀尔滕、新西兰基督城等12个外国城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8年10月,法国在武汉设立了总领事馆。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园,使武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方位的开放开发格局初步形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在2002年联合国发表的现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指标及发展前景的统计报告中,武汉名列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的第六位。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麦金利·康威先生曾在美国《未来》杂志上预测武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十大超级城市之一。   武汉是一座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今后几年,武汉将以富民强市为核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重点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钢铁及新材料产业基地、以轿车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基地)和五大功能中心(华中地区金融商贸中心、科教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把武汉建成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武汉地外东经113。41’  -115。05’,北纬29。58’  -31。22’,在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位于我国大陆腹地,是我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与湖北省内荆州、宜昌、十堰、襄樊、孝感、黄石等地级市相距300公里左右;与长沙、郑州、南昌、洛阳、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特大城市相距1200公里左右,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过渡地区。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全市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以下。


[自然]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雨量丰沛,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主要集中在6至8月。水资源方面,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及生态环境,境内江河湖泊众多,被称为“百湖之市”。水域面积达21.87万公顷,江(河)湖水面占全市总面积的25.6%,居全国大城市之首,正常年景,地下水净储量128亿立方米,地表水7145亿立方米。土壤资源方面,共有8个土类、17个亚类、323个土种;矿产资源方面,武汉现已发现33种矿点,矿点达154处,拥有全国最大膨润土、石膏、玄武岩基地。动植物方面,武汉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植物种类共有106科、607属、1066种;鱼类共有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粮食作物共有240多个品种,50多种经济作物。


[历史]
   武汉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商代盘龙城。东汉末年,江北先后称曲阳县、沌阳县、当津县、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称汝南县、江夏县(589年)。明代中其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汉阳龟山以南入江的汉江主道改由山北入江,由此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格局。历史上武昌、汉口、汉阳曾各成建制,分江而治,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汉江以北置夏口厅,即今汉口,自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元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正式建制,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1984年5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8年10月,法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2003年,湖北省以武汉为中心建立了“8+1”武汉城市圈。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文化]
   武汉地外楚文化圈,楚文化是古代楚人在楚地创立的地域文化,内容包括青铜冶炼工艺、丝织工艺以及刺绣、文学、美术和乐舞等。楚文化属华夏文明的南支,是璀璨的长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影响较大的有汉剧、楚剧等地方剧种和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渔鼓等曲艺类目。


[人口]
   2008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897万人,户籍人口为833.24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429.08万人,女性404.16万人;农业人口296.00万人,非农业人口537.2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20‰,死亡率5.74‰,自然增长率2.46‰。2008年人口密度为981人/平方公里,最高的是汉江区14135人/平方公里,最低的是汉南区372人/平方公里。


[旅游]
   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城明珠”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都古刹”归元禅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年末,以黄鹤楼、东湖、归元寺、古琴台、晴川阁、木兰山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点)有31家,其中,5A级1家,4A级8家。旅游星级以上宾馆111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24家。武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三国”“三峡”旅游线路的中转站。2008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470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人数5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5.6亿元,增长16.3%。




历史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汉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盘龙城位于现在黄陂县境内,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地区长期隶属楚国,楚文化也因此成为今日武汉文化的渊薮。武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运,历来就是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十八世纪的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开埠后,汉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沿革

  据近年考古工作发现,一万多年前,武汉地区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市郊黄陂的盘龙城遗址,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南国,周初属周南,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东汉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280年)、曲陵县(305年)、汉津县(597年)、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25年)、汝南县(378年)、江夏县(589年)。明成化年间,龟山以北的汉水支流逐渐成为汉水入江主流形成武昌、汉阳、汉口的三镇格局。武昌这名始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寓“因武而昌”之意。与江北汉阳有“双城”之称。明代以后,汉阳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勃兴,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武阳夏三镇的统称棗“武汉”开始被使用。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确定“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1927年4月16日,成立武汉市政委员会,这是统一建市的开始。随后分分合合,至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武汉市的名称至今保持不变。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武汉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重大事件

  武汉历史上曾是魏、蜀、吴三方鏖战之地,千余年中发生过许多战事和重大事件。进入近现代更是波澜壮阔。1837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武汉严禁鸦片,开中国禁烟之先河。1861年,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有关条款,汉口对外开埠,英、德、俄、法、日相继建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1889年,总督张之洞推行“新政”,开工厂、办学堂、练新军……,为武汉的近代化打下坚实基础。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一举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辛亥武昌首义,一举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领导工人农民进行革命斗争。1922年,江岸车站为京汉铁路全线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反动派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1926年,北伐胜利,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1927年,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策划了“七·一五”反共事件,大革命遭到失败。同年,中共中央在汉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针。1938年10月25日-1945年8月15日,武汉被日军强占。1949年5月16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新中国成立后,武汉被定为冶金、机械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建立一批大型、重点工厂。1954年,武汉出现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8月18日15时,武汉关水位达到29.73米,舵落口水位达到29.89米,经过全市历时百天的防汛斗争,武汉人民战胜了特大洪灾,确保了武汉的安全;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第一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双层桥。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武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与计划单列。1987年,以武汉为中心由长江沿岸17个地区组成“武汉经济协作区”。

武汉历史大事


武丁南征

   【武丁南征】商朝在迁殷前后国势衰微,南方荆楚诸部呈现出强烈的离心倾向。武丁(殷高宗)时国力复兴,遂于公元前13世纪末出兵南征。兵锋及于汉水、氵员水、滠水之间,今武汉市江北辖境包括黄陂、新洲,均为武丁大军用兵之地,使荆楚各部重新归附。

楚灵王镇夏?

   【楚灵王镇夏?】公元前540年,楚灵王联合12位诸侯,发动吴楚之战。为就近指挥楚军作战,楚灵王从郢都移镇夏?。夏?指汉水入江处,即后来所称夏口。公元前537年,?射率繁扬之师,在夏?与楚灵王会合,后在安徽的鹊岸击败吴军,结束了这场持续3年的战争。

吴军破酭月城

   【吴军破酭月城】东汉末年,武汉成为孙权和刘表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为防御吴军进犯荆州,刘表令其江夏太守黄祖将郡治移至石阳(在今汉口北郊),以重兵驻龟山北侧的酭月城,扼守长江航道。汉建安十三年(208)春,吴军前部大都督周瑜以水军击败黄祖,攻破酭月城,将其夷为废墟。然后乘胜追击,斩黄祖,俘虏数万人。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208)深秋率兵20万,号称80万南下。刘备被迫从樊城逃至夏口(汉水入江处),继而渡江至沙羡县(治所在今金口)东北今青山一带,派诸葛亮劝说孙权出兵。双方组成联军5万,迎击曹军。曹军顺汉水而下,渡江至赤壁(今武汉市江夏区赤矶山,一说今蒲圻县西北赤壁山),因将士不服水土,疫病流行,又不习水战,初战即被联军打败,大火延及岸上营帐,曹军纷乱,联军遂乘势大败曹军。此战后孙权取得荆州大部,刘备则占据武陵、长沙等四郡,后又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孙权筑夏口城

   【孙权筑夏口城】赤壁之战后,孙权自建业(今南京市)移治于鄂(今鄂州市),改鄂县名武昌,设武昌郡。沙羡县(治金口)境内的江夏山(一名黄鹄山,今蛇山)为拱卫其上游的形胜之地,因此,孙权便于黄武二年(223)派人在山上近江处筑城。此城周围二三里,因隔江面对夏水(汉水)入江口而取名夏口城。城依山负险,居高临下,孙权多以宗室率军镇守,军事地位十分显要。此城为武汉市区内第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古城。

张昌起义

   【张昌起义】西晋惠帝时期,税役繁重,民不聊生,流民四起。太安二年(303)义阳"蛮"张昌发动就食于江夏的流民起义,立国号"汉",建元神凤。江汉一带人民纷起响应,旬月间众至3万,攻州夺郡,势如破竹。先后攻克江夏、武陵、零陵、豫章、武昌、长沙等郡。晋平南将军、镇南大将军和南阳、武昌等五郡太守相继被斩。占据了荆、江、扬、徐、豫五州大部分地区。同年秋,义军与晋将陶侃作战失利,起义失败。

牛僧孺治鄂

   【牛僧孺治鄂】唐中叶,鄂州(州治江夏县,在今武汉市武昌区)成为东南贡赋转运中心,地位日显重要。宝历元年(825),唐敬宗命宰相牛僧孺出任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领鄂、岳、蕲、安、申、光等6州。牛僧孺在鄂6年,裁撤冗员,整肃吏治,减轻民赋,颇有政声。其间,他奏请废沔州,并汉阳、汉川于鄂州,开始将汉阳、江夏纳入同一行政区。江夏县原为土城,牛僧孺分期将其建为砖城,使之北临沙湖,南抵紫阳湖,规模空前宏大,为唐宋时期鄂州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岳飞驻节鄂州抗金

   【岳飞驻节鄂州抗金】宋于绍兴三年(1133)收复襄、邓等失地后,高宗加授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开国侯,屯兵鄂州(州治江夏县,在今武汉市武昌区)。绍兴十年(1140),金兵再次大举南下。岳飞自鄂率宋军主力北上迎敌,连克洛阳、郑州等地,逼近开封,但此时高宗、秦桧一心求和,一天发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退兵。岳飞被迫回师,次年即被冤杀。在鄂州期间,他写成千古名词《满江红》,表达了他誓死抗金,收复失地的决心。现武昌蛇山建有岳飞亭。

徐寿辉汉阳建都

   【徐寿辉汉阳建都】徐寿辉率众在蕲水(今浠水县)起义,被拥立为帝,建国号"天完"。次年正月义军攻克汉阳和江夏(今武昌),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义军将领倪文俊迎徐寿辉至汉阳,在凤凰山下修建宫殿,定为"天完国"都城,在此指挥红巾军与元军作战,达5年之久。至正十九年(1359)陈友谅迎徐寿辉到江州(今九江),次年将徐杀害,天完国遂被"大汉"取代。

汉水入江口改道

   【汉水入江口改道】汉水在古代又名夏水、沔水,其中、下游河道屡屡变迁,下端则与湖泽相连,入江口便不止一处。遇洪汛更是蔓分多口入江。先秦时期其下游与氵员水、酳水联为一体,主河道自夏?入江,其地在今汉口北郊谌家矶至沙口之间。后主河道南移,入江口亦移至大别山(又名翼际山、鲁山,即今龟山)以南。故鲁山城后得名"汉阳"。明中叶长江进入丰水期,汉江来水大增。尤其成化初年,汉水下游连年大水,终在今汉阳以西排沙口、郭师口之间溃决,径直向东形成一新河道。汉水主流遂改由大别山以北入江。后在汉水、长江和与汉水相连的湖泽之间,渐渐兴起汉口镇,形成"三镇鼎立"格局。

汉口设置巡检司

   【汉口设置巡检司】汉水改从龟山北入江后,汉口便成为长江、汉水航道的交汇点。其北侧沿岸成为避风良港,不久就发展为繁华的港埠。岸上货栈商铺与日俱增,渐渐形成商贾云集的市镇。正德元年(1506),明廷定汉口为漕粮交兑口岸,使之商市更盛,人口日增。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汉口已有居民1400户,其商税成为汉阳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汉阳县遂在此设巡检司,管理居民、商税等事务。汉口开始有了行政管理机构,并成为一个与农业分离的特别行政区域,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地之一。

张献忠火烧楚王府

   【张献忠火烧楚王府】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次年开始在江夏高观山(今蛇山)南侧建王府,历时9年竣工。先后建成宫殿楼阁、亭台水榭等建筑800余间,其城高近10米,壮丽不亚皇城。崇祯十六年(1643)春,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破江夏城,缚楚王朱华奎沉入江中,并放火烧毁楚王府。改江夏为天授府,建立"大西"政权,自称"大西王"。

林则徐武汉禁烟

   【林则徐武汉禁烟】清道光十七年(1837)四月,林则徐到武昌接任湖广总督。时鸦片流毒全国,林则徐痛感烟毒危害,决心试行禁烟。经一年调查、谋划,他制定了收缴烟具、劝令自新、禁止开馆兴贩、设立禁烟公所等六项措施,率先在武汉三镇及湖北、湖南各地实行禁烟。先后在武汉查缴烟土约15000两,在两湖地区收缴烟土、烟膏4万多两,烟枪上万支。他两度亲率属下全体官员查验收缴的烟土、烟具,尽数予以焚毁,并将其灰烬抛入江中,以示禁烟决心。由于两湖禁烟成效卓著,林则徐被道光皇帝连续召见8次,为他嗣后赴广州禁烟打下了基础,是广州禁烟的先声。

太平军攻克武汉

   【太平军攻克武汉】清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太平军水陆并进,于二十二日和二十九日相继占领汉阳和汉口。杨秀清在汉口江西会馆设东王府,指挥围攻武昌。太平军在武昌和汉阳之间架起两座浮桥,从江上发起进攻,与陆上部队配合,于次年一月十二日攻克了武昌城。这是太平军攻占的第一座省城。在进据武昌期间,太平天国在蛇山上建造望楼,创造了"守险不守陴"的城市守御战术,并完善了男馆、女馆、圣库制度,为管理大城市积累了经验。同时,大规模地扩军,使太平天国的人口增至50余万。

汉口开埠

   【汉口开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规定增开汉口等11座城市为通商口岸。1858年12月,英国侵略军头目额尔金率4艘军舰闯入武汉江面,为强开商埠收集资料。1861年春,英国派参赞巴夏礼和侵华舰队司令何伯再次率舰队到武汉,实施开埠。巴夏礼据《北京条约》与湖广总督官文签订了《汉口租界条约》,在汉口濒临长江地带(今江汉路至合作路)圈划了30.53公顷土地作为英租界,确定英国即行在租界内建立领事馆。至此,汉口便正式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

张之洞督鄂

   【张之洞督鄂】清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自粤调任湖广总督,到1906年共督鄂17年。其间他系统阐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大兴洋务,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湖北枪炮厂,设纺纱、织布、制麻、缫丝等四局,促进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倡导改革教育,先后兴办了两湖书院、文普通学堂、武普通学堂、方言学堂、两湖总师范等数十所新式教育机构,并选派大批学生出国留学,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编练新军,在鄂形成一镇一协近代新型军队。为武汉的近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庚子自立军起义

   【庚子自立军起义】戊戌变法失败后,唐才常等维新派决心以武力推行新政。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唐才常与林圭在武汉组织自立会。继而以"勤王"相号召,在长江沿岸联络会党和清军,组成自立军七军。其前军由秦力山、吴禄贞统领,驻安徽大通;后军由田邦璇统领,驻安徽安庆;左军由陈犹龙统领,驻湖南常德;右军由沈荩统领,驻湖北新堤(今洪湖市城区)。自立军总机关设在汉口,由林圭、傅慈祥统中军集结于武汉。另设总会亲军和先锋营,由唐才常直接指挥。总兵力2万人,联络共同举义的会党达10余万。同年8月9日,秦力山率先在大通发难,奋战7日而败。8月12日,张之洞在英国领事馆协助下捣毁了设在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被捕,旋遭杀害。随后清政府在各地大肆搜捕自立军,千余人被杀,起义归于失败。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清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武昌爆发反清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满清王朝在武汉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建立了多种革命团体。1911年9月初,清政府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人民起义,使武汉出现了发动起义的良好时机。9月14日,湖北两个最大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联合成立起义总指挥部,决定举行起义。10月9日早晨,不幸发生了政治筹备处机关炸弹失慎爆炸事故,起义的文告、名册、印信等被湖广总督瑞澄获得。瑞澄即于当日捣毁了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并拟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人。在此危急时刻,革命团体的基层骨干暗中联络,决定立即举义。10日夜,革命党人在新军工程营鸣枪发难后率各营新军相继起义。起义军在吴兆麟、蔡济民等人指挥下攻占了总督府及湖北藩、臬各衙署。瑞澄仓皇逃上停泊在江边的楚豫舰,清军统制张彪亦弃城而去。11日晨,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其时蒋翊武、孙武等领导人不知去向,群龙无首的起义军于是推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告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通电号召各省起义。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为掀起这次民主革命高潮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故又称"辛亥首义"。

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

   【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武汉传播,不久形成了一批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秋,刘伯垂、包惠僧、董必武、陈潭秋、张国恩、郑凯卿、赵子健等7人,在武昌抚院街(今民主路)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选举包惠僧为负责人,机关设在武昌多公祠5号。不久,包惠僧、董必武、陈潭秋、李书渠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在武昌各学校发展进步学生加入团组织。1920年11月7日,在武汉中学举行了第一次团员大会,共有18名团员参加会议。会议正式宣布成立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由包惠僧担任第一任团的书记。1922年4月,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派代表赴广州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蓬勃高涨,各行业工人纷纷成立革命团体。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沿线16个工人俱乐部的代表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和破坏。为抗议军阀的暴行,总工会秘密迁到汉口江岸,组织总同盟罢工。2月4日罢工开始,京汉铁路2万名工人全体加入罢工行列,使这条交通大动脉立即陷于瘫痪,给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月7日,曹锟、吴佩孚调动大批军警,分别在汉口、长辛店和郑州对罢工工人实行血腥镇压,仅江岸就有40余人死难,数百人受伤,造成二七惨案。罢工坚持到9日结束。武汉现保留着多处罢工遗迹。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6年,随着北伐战争向北推进,大革命的中心也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年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迁都武汉。12月中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大部分抵达武汉,成立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执行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最高职权,宣布1927年元旦正式开始在武汉办公。并决定以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组武汉市,称为"京兆区"。国民政府设在汉口南洋大楼,中央党部及其他机构分别在汉口和武昌选址办公。国民政府迁汉之初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和决议,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收回汉口英租界

   【收回汉口英租界】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武汉后,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次年1月3日,英国水兵开枪屠杀在汉口江汉关(今武汉关)广场上庆祝北伐胜利的群众,制造了一三惨案。4日,国民政府在武汉200多个团体的要求和支持下,向英国领事提出交涉,竟遭英方拒绝,激起武汉人民更大的义愤。次日,汉口举行了30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大会。会后,愤怒的群众冲进英租界,驱逐了巡捕。国民政府也成立了"汉口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对租界实行接管。2月29日,英国被迫与武汉国民政府签订协定,正式承认汉口英租界归还中国。收回汉口英租界,使帝国主义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在武汉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汪精卫操纵下的武汉政府也日益右倾。中国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对此不仅不作任何斗争,反而竭力压制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革命要求,对其采取妥协投降的态度,从而使汪精卫更加肆无忌惮地策划反共。经过多日密谋,7月15日,汪精卫公开举行"分共会议",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封闭工会、农会等革命组织,提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大革命宣告失败。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号)秘密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瞿秋白、李维汉、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李震瀛、陆沉、毛泽东、杨匏安、王荷波、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彭公达、郑超麟、王一飞等21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时任中央政治秘书的邓小平也参加了会议,负责会务工作。会议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结束和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制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对尔后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从而将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严重困难局面中拯救出来,转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1931年大洪灾

   【1931年大洪灾】1931年夏,武汉地区大雨滂沱。7月22日,长江江汉关水位超过26.3米的警戒线。27日和8月3日,汉口分金炉和单洞门先后溃堤,大水进入汉口市区,街上可以行船,淹渍达月余。全市溺死者2万余人,房屋被淹4.5万户,大批灾民无家可归。水灾过后,又遭霍乱、伤寒、痢疾等瘟疫肆虐,使武汉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

国民参政会

   【国民参政会】抗战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国民参政会,作为国家最高咨询机构。1938年7月6日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汉口两仪街武汉大戏院(今中原电影院)开幕。162名参议员和国民政府各院、部官员等共千余人参加开幕大会。会议确定以"抗战到底,争取国家民族之最后胜利"为国策;通过了《拥护抗战建国纲领案》等文件;选举汪精卫为国民参政会议长,张伯苓为副议长。参议员由国民政府指派,国民党占有绝大部分席位,中国共产党只有毛泽东、董必武等7名参议员。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1938年5月19日日寇侵占徐州后,又调集13个半主力师团和其他兵力共30余万,在空军和海军配合下,沿大别山脉和长江两岸,分别从正面和侧翼向武汉进犯。为了阻滞日军继续西进,国民党也调动了第一、三、五、九战区和武汉卫戍部队的上百万兵力,组织保卫大武汉战役(称"武汉会战")。6、7月间,武汉东部重镇安庆、九江相继失守,10月下旬,邻近武汉的鄂城(今鄂州市)、黄冈、黄陂诸城又被日军占领。中国军队在战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尤其是中苏空军以少胜多,取得击落敌机数十架、击沉敌舰船数十艘的战绩。10月25~27日,武汉三镇沦陷。

中山舰金口遇难

   【中山舰金口遇难】1938年10月下旬,日寇分别从东、北两面进逼武汉近郊,国民党党政机关、大批工厂企业和人员纷纷撤离武汉,向鄂西和四川转移。国民党海军担负长江巡防及掩护撤退的任务。10月24日,国民党海军名舰中山舰在武昌(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附近长江水面巡防时,与6架日机遭遇。日机轮番俯冲,向中山舰疯狂地扫射和轰炸。舰长萨师俊率全体将士英勇抗击,击落敌机两架,但终因受创过重而沉没,战舰上有25名官兵壮烈殉国。中山舰初名永丰舰,系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三菱造船厂定购的炮舰。舰长62.1米,宽8.9米,排水量836吨,航速每小时13.5海里。于1913年编入中国海军第一舰队服役,满员编制138人。1917年7月在海军总长程璧光率领下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孙中山登上永丰舰指挥平定叛乱,居留舰上50余日。1925年4月13日,为纪念孙中山,永丰舰改名中山舰。1926年蒋介石曾利用中山舰制造了排斥共产党人的三二O事件。鉴于中山舰的重大历史价值,湖北省文物部门经过多年努力,于1996年将其打捞出水,经过修理后在金口建立中山舰陈列馆。

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

   【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5月,白崇禧的华中防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全线动摇,开始溃退。15日,国民党十九兵团司令张轸在金口起义;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武汉。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首任市长吴德峰。

1954年特大洪水

   【1954年特大洪水】1954年5~7月,武汉地区连降暴雨,降雨量达到1394.2毫米,比常年同期多一倍半。武汉关水位7月18日超过1931年28.28米的最高水位,8月18日15时,达到29.73米。在此紧急关头,中共中央紧急指示:"竭尽全力,抢救危关",并指定政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专门负责领导武汉防汛工作,王任重任防汛总指挥,张平化等任副总指挥,动员全市人民投入防汛抢险。从6月30日至9月3日,全市为加固堤防共组织了28.9万多人,挖填土方327万余立方米,片石28万立方米,终于战胜此次特大洪水,确保了武汉市的安全。1969年武汉市在汉口滨江公园内修建了防洪纪念碑。

解放50年来影响武汉历史进程的大事


武汉解放   1949年5月15日下午1时许,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白崇禧乘"追云号"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下午2时,四野第118师先头部队进入汉口市区,汉口宣告解放。17日上午,四野第153师之一部,从葛店进入武昌市区。同日,江汉军区独立一旅1万多名指战员从蔡甸出发,解放了汉阳。至此,武汉三镇解放了。22日,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25日,新建的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成立。江城武汉获得新生。 1954年防洪斗争    1954年4月以来,长江中游阴雨连绵。6月25日,洪水突破武汉关26.30米警戒水位。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为近百年所罕见。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王任重为总指挥的防汛指挥部,下设10个分指挥部,组织29万人的防汛大军,共动用土石方355万立方米,麻袋621万条,草包304万个,芦席83万张,芦柴高粱杆900余万斤,莞箕38万担以及火车、汽车、驳船等。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在防汛大军中开展立功活动,全市共评选出防汛功臣15137名。9月18日,武汉关水位开始回落,10月3日退至警戒线以下。历经100多个昼夜的武汉市防汛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1954年防汛斗争的胜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经验对后来的防汛斗争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之一。1953年4月,铁道部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负责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1954年1月15日,政务院第203次政务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1955年1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桥址选线技术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选择龟山、蛇山线。9月25日,大桥正桥开始全面施工。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全部完工;10月15日,举行通车典礼。武汉长江大桥上层是公路,宽22.5米;下层是双线铁路,宽18米;全长1670米,正桥长1156米,有两台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接通京汉与粤汉铁路,使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九省通衢"也名符其实了。 "两百项"建设    1955年到1957年,市计委着手制订武汉市第二个五年计划,先后试编了4次草案。1958年7月22日,中共武汉市委在庐山召开全委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武汉市地方工业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的决议》,规定"二五"期间新建扩建项目196个(通称"两百项"),总投资34.38亿元,其中重工业投资25.57亿元,占74.37%,要求大部分项目在两年内完成。1959年12月对"二五"计划作了调整,由196项减为118项,加上中央和省的项目17个,实为135项,5年投资总额由34.37亿元减为13.96亿元。1962年"两百项"经调整、合并、压缩后实际开工筹建的有87项,其中限额以上项目50个,限额以下项目37个。实际上这87项也没有全部完成 ,表明了"两百项"建设规模过大,急于求成,脱离了武汉市的实际,但"两百项"建设连同国家在武汉的重点项目,奠定了武汉市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 东西湖围垦    195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围垦东西湖的初步意见。1956年5月,武汉市水利局向省市领导提出围垦东西湖问题。10月,国家计委将东西湖围垦列入国家"二五"计划。1957年8月6日,水利部正式批准东西湖围垦工程兴建,10月,国家经委同意东西湖围垦工程的预算,批准投资控制数为3800万元。10月8日,湖北省成立东西湖围垦工程指挥部,省长张体学任指挥长。11月15日,东西湖围垦工程在金银潭正式破土动工,来自武汉、黄冈、孝感、云梦等县、地、市及河南的12万劳动大军日夜奋战在工地上,春节亦坚持战斗。1958年4月7日,东西湖近60公里的围垦大堤基本完成,计土方14346726立方。7月中旬,围垦工程基本结束。8月3日,东西湖围垦工程通过验收,武汉市建成了一个最大的蔬菜基地。 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建成    1974年9月7日,武钢从联邦德国和日本引进的重点项目一米七轧机工程破土动工。该项目设计能力为年产热轧钢板300万吨、冷轧薄钢板100万吨、冷轧硅钢片7万吨,全部采用国外70年代最新技术,具有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的特点。此项工程于1978年12月基本建成,开70年代武汉市引进外资之先河,武钢因此跃升为当时全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 国务院批准武汉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198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武汉市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同时作出三项规定: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中央、省属企业下放武汉市管理。6月,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之后,市委、市政府作出"敞开城门,两通突破"的决策。6月29日,市长吴官正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武汉三镇彻底敞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公私,提供24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国内外客商开发投资。武汉市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拉开了帷幕。 武汉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公布武汉等38个城市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1998年统计,武汉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61处,市级104处。优秀的文化积淀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底蕴。 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1979年9月,武汉市委、市政府批准桥口区重新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并以减免税收、不收或少收管理费等政策鼓励个体户到汉正街集中经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汉正街已成为著名的国家级小商品市场。到1996年底,汉正街市场由一条1623米的主街发展为占地2.56平方公里范围的商贸区,个体户、私营企业由零发展到12968家,国有、集体企业由几十家发展到1480家,从业人员42万人;有30多个室内专业市场,经营6万余种商品,日均客流量15万人次,销售额80亿元,占武汉市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1%;个体户纳税7000万元,均居全国大型批发市场的前列。目前,国内以汉正街命名的分市场15个。汉正街市场的发展为城市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迈进了开启性的一步,被称为"天下第一街"。 武汉成为对外开放城市    1992年5月,武汉市被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8月,第一艘外轮--日本"日佳丸"号驶抵武汉港青山外贸码头。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从1984年到1997年,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3353个,实际利用外资额49.29亿美元;1998年实际利用外资额10.56亿美元。截至1998年底,来武汉投资合作的国家和地区50多个,"三资"企业累计开业投产1755家,法国驻汉领事馆亦正式成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91年至1997年进出口总额77.3亿美元,1998年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武汉经济正在向国际化迈进。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于1988年开始筹建,1991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700多家,"三资"企业300多家,1997年总产值66亿元。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0年12月筹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到1997年初,引进项目611个,投资总额235.5亿元;1997年总产值63亿元,生产"富康"轿车30035辆。1998年,两大开发区总产值194亿元,比1997年增长48.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成为武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998年抗洪斗争    1998年夏,长江中上游连降暴雨,形成8次大洪峰,武汉关水位连续 上涨,至8月19日,武汉关水位达29.43米,汉口站最大洪峰流量72300立方米/秒。抗洪抢险,保卫武汉成为天大的事情。江泽民、朱?F基等中央邻导同志亲临武汉指挥防汛斗争。几百万武汉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与洪魔搏斗。37万军民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共用土石方235万立方米,编织袋、麻袋、草袋1584万条,发现并排除险情2192处。经过近百日的奋战,终于战胜了特大洪水。在抗击特大洪水的同时,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发展生产,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亿元,突破千亿大关;财政收入100.0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为武汉市跨入21世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地理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交汇,将武汉市区一分为三,形成了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鼎立的格局,故武汉素有“江城”的美誉。全市现辖9个城区,4个郊区,面积8476平方公里,人口837万,其中城区人口600多万。武汉的地理方位为北纬30°33'、东经114°19',位于长江中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无霜期约240天。

  武汉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至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处于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位置。



经济

特色优势

   1、华中重镇
   武汉地处中国腹地,在中国业已形成的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H型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枢纽作用,被国内经济学家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2002年2月联合国发表了世界各国城市发展指标及前景的统计报告,在该报告所推荐的中国25个最具发展前途的城市中,武汉位居第六位。
   2、区位优势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也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铁路网络。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沿长江的高速铁路即将建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柔性联运”的出现,将使武汉作为中国水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3、市场优势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商品可辐射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四川周边五省近四亿人口。目前全市拥有商业机构1万多家,商业网点10.5万个,拥有4家商业上市公司,8家大型商场跻身中国百家最大零售商场行列。
   4、工业优势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无论是高新技术制造业,还是传统制造业,都有非常好的基础。目前,沿武汉88公里中环线已经崛起中国光谷、神龙汽车城、台商开发区、阳逻开发区等系列团地,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相融合的以制造业为主的新经济增长带。武汉工业门类齐全,涉及钢铁、汽车、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光通信产业、中西医药、生物工程、纺织、服装、食品等33个行业大类,3万多家工业企业,综合配套能力强,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载体。
   5、科教优势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武汉拥有52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70多万人,736个科研设计单位,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两院院士48名,45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武汉东湖地区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型材料等五大领域中,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6、环境优势
   武汉大林推进环境创新,相继建成了武汉国际机场、机场高速公路、长江二桥、长江三桥、百万门程控电话、水厂、电厂、污水处理系统的一批重大枢纽性、功能型基础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来企业实行“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武汉的投资环境考察后认为,武汉是中西部外商投资的首选城市之一。沪港长江开发促进会经过半年多调查、评估后认为,武汉的投资环境在沿江15个大城市综合得分为第一。
   7、开放先导
   自1992年5月国家批准武汉市为沿江开放城市以来,武汉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60多家在汉投资,包括美国的百威、联合技术,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巴斯夫、西马克、麦德龙,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达、NEC、三井物产,荷兰的菲利普,英国的BOC、皮尔金顿,韩国的现代、锦湖等,另有300多家跨国公司在汉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地区性、区域性总部达到110家。


武汉特产

  热干面 是武汉人“过早”的大众化食品。武汉的热干面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并称中国的“五大名面”。

  四季美汤包 是在苏式汤包的传统作法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的。具有皮薄、汤多、馅嫩、味鲜的武汉风味特色,有虾仁汤包、香菇汤包、蟹黄汤包、鸡茸汤包、什锦汤包等新品种,花样繁多,风味独特。老四季美汤包馆开办于1922年。

  三鲜豆皮 是武汉人“过早”的一种主要食品,也是武汉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三鲜豆皮是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而得名。老通城的三鲜豆皮远近闻名,这里的三鲜豆皮不仅馅中有肉、蛋、虾仁,还有猪心、猪肚、冬菇、玉兰片、叉烧肉等,制馅讲究,煎制精细,煎好后油光闪亮,色黄味香。

  面窝 武汉传统风味早点。品种有“磨浆面窝”、“豌豆面窝”、“苕面窝”等。尤以“磨浆面窝”最受欢迎。此品用大米、黄豆作主料,配以葱、姜、芝麻,上瓢入油锅炸至金黄,现炸现吃;中心片薄枯脆、外缘肥厚柔软,香酥爽口。

  谈炎记水饺 以鲜猪腿肉及鲜牛肉为主,辅以鸡肉、虾米、冬菇、五香菜、原汁骨头汤等作馅。经制皮、制馅、包制、熬汤、佐料、点味制成。形美汤鲜,馅足皮薄,爽口不腻。谈炎记水饺馆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

  小桃园煨汤 汉口兰陵路小桃园煨汤专门经营各种煨汤,以“瓦罐鸡汤”最有名。这里的老厨师搜集民间煨汤技术的精华,再加以汇总,改进和提高。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先炒后煨,一次加足清水,煨时不加盖。汤汁不沸腾,以旺火烧开,用文火煨透。汤味馨甜腴美、风味独特。

  青山麻烘糕 是武汉市青山镇的传统产品,早在清末即已驰誉长江上下。解放前以鸿兴杂货铺生产的为正宗。解放后,这个杂货铺扩大为鸿兴食品厂,后又与长江食品厂青山分厂合并为青山食品厂,继续生产这种传统食品。主要原料都选定产地,以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和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

  芝麻、绿豆糕 是武汉初夏的时令商品,为端午节必备食品之一。芝麻、绿豆糕是芝麻糕、绿豆糕的合称。芝麻糕以内含四分之一左右的芝麻得名;绿豆糕以内含四分之一以上的绿豆得名。制法是将这些原料预先制熟,然后以绿豆作皮、其他作馅,压成有花纹的小方块,每公斤约32-36块。松软香甜,细嫩爽口,有清热解暑作用。也含有一定水分,不宜久存。

  什锦豆腐脑 因在豆腐脑里加上馓子、糯米、虾米、叉烧肉丁、榨菜丁、酱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葱花等配料、调料,称为什锦豆腐脑。

  武昌鱼 产于武汉市江夏区和鄂城境内的梁子湖。武昌鱼属鳊鱼的一种,又名团头鲂。体形呈扁平状,重一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质嫩白,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属名贵淡水鱼菜。又因为现代有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词句,使武昌鱼更为闻名遐迩。用武昌鱼可以烹制出数十种不同风味的鱼菜,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鱼烩炙人口,清香扑鼻,肉嫩味鲜,已是驰名中外的上等好菜。

  洪山菜苔 俗称红菜苔,又名“芸菜苔”。色紫红、花金黄,是武汉地区的特产。据史籍记载,红菜苔在唐代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

  黄陂泥塑 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是它的传统代表作。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

  武汉绢花 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绢花艺人吸收宫廷的传统制作绢花技术,兼采南北民间绢花技艺,发展原有的制作通草花、括绒花工艺,制作绢花。绢花也叫绸花,以绢、绸、续、缎等高级织物,制作各种花卉。

  高洪泰铜锣 武汉是三百年来全国铜响器制造中心之一,所生产的汉锣与苏锣、京锣、秦锣齐名,并称为四大名锣。高洪泰铜锣是有七十多年历史的传统产品,以音质纯正、发音宏亮、起手灵活、吃槌糙省力而驰名中外。



文化

文化名城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86年经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市北郊的商代盘龙城遗址,可以证明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大约有3500年。经古代文明孕育,至东汉末年时,龟山、蛇山筑有军事城堡,奠定了汉阳、武昌城市的基础。至明成化年间,汉口镇开始形成,遂完成三镇鼎立格局。

  武汉历史上曾是魏、蜀、吴三方鏖战之地,千余年中发生过许多战事和重大事件。元末农民起义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建立天完国,于公元1356年从蕲水(今浠水)迁都汉阳。

  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1927年,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策划了“七一五”分共事件,大革命遭到失败。同年,中共中央在汉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被定为以冶金、机械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建立了一批大型、重点工厂。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武汉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与计划单列。1987年,以武汉为中心,由长江沿岸17个地区组成“武汉市经济协作区”。199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享受沿海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名胜古迹

  黄鹤楼

  归元寺

  宝通禅寺

  长春观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上海路天主教堂

  民权路清真寺

  洪山宝塔

  铁门关

  古德寺

  莲溪寺

  晴川阁

  古琴台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

  龟山三国城

博物馆、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 夜景
武汉博物馆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湖北明代藩王博物馆

  湖北省美术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

  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武昌毛泽东旧居纪念馆

  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 陈潭秋烈士纪念馆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

  武昌起义门管理所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纪念馆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

  詹天佑故居管理所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

  13处: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八七会议会址、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江汉关大楼、大智门火车站候车厅、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詹天佑故居、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汉口近代建筑群

  古文化遗址 盘龙城遗址、湖泗窑址群

  古墓葬 明楚王墓

省级

  100处: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起义门、楚望台军械库遗址、工程营旧址、湖北共进会旧址、三烈士亭、孙中山铜像、黄兴铜像、黄兴拜将台遗址、辛亥铁血将士公墓、辛亥首义烈士公墓(两处) 、辛亥首义烈士墓、庚子革命烈士墓、九女墩、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二七烈士纪念碑、江岸区二七纪念馆内、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旧址、施洋烈士墓、陈定一烈士墓、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阵亡官兵诸烈士墓、红色战士公墓、向警予烈士墓、李汉俊烈士墓、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郝梦龄墓、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鲁兹暨史沫特莱旧居、宋庆龄汉口旧居、张森墓、孙武、吴兆麟墓、吴光浩烈士旧居及墓、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湖北省立图书馆旧址、德明饭店、古德寺、武汉长江大桥、汉口麦加利银行大楼、俄商新泰大楼、汉口上海路天主堂、汉口美国领事馆旧址、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旧址、汉口英商和利冰厂旧址、汉口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汉口赞育药房、唐生智公馆旧址、汉口电话局旧址、汉口景明大楼、汉口交通银行旧址、汉口平汉铁路局旧址、汉口盐业银行大楼、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汉口中共中央领导人住地旧址、汉口商业银行大楼、中南局招待所旧址、武汉防汛纪念碑、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旧址、武泰闸、武昌第一纱厂旧址、孙中山纪念碑、阅马场孙中山铜像、田桐墓、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张难先旧居、石瑛旧址、东湖毛泽东旧居、武昌首义纪念碑、黎元洪墓

  古建筑 无影塔、胜像宝塔、洪山宝塔、宝通寺、归元寺、长春观、古琴台、禹稷行宫暨晴川阁、双凤亭、南桥、槐山矶驳岸、问津书院、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抱冰堂、木兰山古建筑群、雨霖古建筑群

  古文化遗址 老人桥遗址、许家墩遗址、马投潭遗址、陈子墩遗址、作京城遗址、中分卫遗址、面前畈遗址、五谷城遗址、铁门坎遗址、龙王尖遗址

  古墓葬 鲁台山古墓群、陈友谅墓、钟子期墓

  石刻 洪山摩崖

市级

  168处:

  近现代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私立武汉中学旧址、林详谦烈士就义处和林详谦塑像、施洋烈士故居、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部旧址、汉口《民国日报》社旧址、刘少奇在武汉的旧居、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旧址、向警予故居、“一•三”惨案遗址、汉口长江书店旧址、周恩来同志在珞珈山的旧居、《新华日报》社大陆里旧址、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旧址、“六•一”惨案遗址、耿丹烈士墓、杨学诚烈士陵园、万婴墓、岳飞亭(岳武穆遗像亭)、汉口日清洋行大楼、汉口大清银行旧址、汉口美最时洋行大楼、汉口西门子洋行旧址、中国实业银行大楼、西商赛马俱乐部旧址、徐源泉住宅、太虚法师舍利塔、汉口东正教堂(俄)、马铨墓、东西湖大堤纪念碑、上海银行汉口分行旧址、平和打包厂旧址、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旧址、东方汇理银行汉口支行旧址、立兴洋行汉口分行旧址、保安洋行旧址、珞珈山街住宅区、汉口碉堡群*、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汉口华商总会暨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汉口俄国巡捕房旧址、武汉剧院、杨森公馆暨汉口会议旧址、英文楚报馆旧址、武汉卫戍司令部军法处旧址、汉口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台湾银行汉口分行旧址、四明银行汉口分行旧址、汉口璇宫饭店、宁波会馆旧址、江苏会馆旧址、汉口总商会旧址、汉口中山公园近代园林建筑、圣约瑟女子中学旧址、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旧址、博学中学旧址、汉口义勇消防联合会旧址、天主教圣母会旧址、福新面粉五厂旧址、武汉轻型汽车厂办公楼、汉阳铁厂矿砂码头旧址、汉钢转炉车间、武重老厂门、武昌蛇山烈士祠、花园山牧师公寓、武昌路隧道、南湖飞机场指挥中心旧址、武昌徐荣廷公馆、武昌黎元洪公馆、李书城旧居、卢立群旧居、行吟阁、武汉体院乒乓球馆、排球馆、教学楼、白浒山炮台、中国抗日空军烈士墓、魏宸组墓、柏泉天主教堂、十一勇士墓、陈昌浩旧居、蔡济民故居、前川中学教学楼旧址、正源中学旧址、伍峰岗渡槽、叶家里渡槽、石骨山人民公社办公楼

  古建筑 卓刀泉、莲溪寺、石榴花塔、保寿桥、北洋桥、柏泉古井、灵港桥、三多桥、半河桥、药帮一巷石板路、汉阳永丰闸、霸王井、青山桃园古井、孙家渡同善桥、狮子山三眼桥、圣庙、曾家大湾祠堂、沈家大湾石桥、张公桥、得云观塔

  古文化遗址 放鹰台遗址、古郢州城垣、余家嘴遗址、钥匙墩遗址、纱帽山遗址、金竹岭遗址、云水山遗址、临嶂古城、尸骨台遗址、尸骨墩遗址、鲢鱼台遗址、陈隍墩遗址、程家墩遗址、神墩岗遗址、大小寨遗址、磨元城遗址、城上遗址、陈明基遗址、神墩遗址、斩龙台—杨家山遗址、庙嘴遗址、凤凰潭(二墩)遗址、珠山遗址、枫宸寨遗址、大墩(团墩)遗址、张桥遗址、路边高遗址、新屋李铸造遗址、张西湾遗址、五龙台遗址、马寨城遗址、夫子台遗址、窑墩遗址、庙墩(三墩)遗址、六斗丘遗址、青蛙墩遗址、狮子岩古寨遗址、刀楼寨古寨遗址、城楼寨古寨遗址、普安堂古寨遗址、杨家湾窑址

  古墓葬 祢衡墓、蛮王冢、樊哙墓、郭正域墓、熊伯龙墓、流芳岭明代墓群、戢岗古墓群、鲁肃墓、丁家咀墓、王景湾墓群、王瓦湾墓群、咀阜村墓群、坞峰岗墓群、山善湾墓群、红山咀墓群、辛冲墓群*、邾城汉墓群*、胡咀村墓群*

  石窟寺、石刻 汉阳大别山摩崖、梅子山摩崖、九峰山摩崖、白云洞、凤凰山摩崖

武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

  7项:黄鹤楼传说 伯牙子期传说 木兰传奇 “贱三爷”的故事 “惟楚有材”传说 卓刀泉传说 黄陂民间彩词

民间音乐

  4项:单弦拉戏 汉口码头号子 八十八行 牌子锣鼓

民间舞蹈

  12项:高龙 武狮 武汉采莲船 天狮子 扑蝴蝶 五虾闹鲢 鳖鱼灯 高跷故事亭子 墨龙灯 高跷狮子 高跷亭子 高台狮子

传统戏剧

汉剧 人物剧照
楚剧 剧照

  汉剧(已入选国家级名录):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旧称“楚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楚剧(已入选国家级名录):楚剧,旧称西路花鼓、黄孝花鼓,1926年改用现名,大约于百年前在鄂东流行的哦呵腔基础上融合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形成。

  黄陂花鼓戏 新洲皮影戏

曲艺

  5项:湖北评书 湖北小曲 湖北道情 湖北渔鼓 湖北大鼓

杂技与竞技

  3项:武汉杂技 顶碗 木兰武术

民间美术

  8项:武汉面塑 小口径瓶内画技艺 人物透雕工艺 武汉剪纸 明式家具微缩技艺 木雕船模工艺 黄陂木版年画 武汉泥塑

传统手工技艺

  13项: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 汉口荣宝斋书画装裱 武汉煨汤技艺 汉绣 圆木微缩技艺 武汉花灯扎制技艺 蔑扎风筝工艺 武汉“过早”

     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 武汉面窝制作技艺 青山麻烘糕制作技艺 高洪太铜锣制作技艺 黄陂榨油技艺

传统医药

  2项:叶开泰中医药传统 马应龙制药传统

民俗

  4项:汉正街招牌 汉阳归元庙会 木兰庙会 旧街花朝节




•省情概貌•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湖北旅游• •湖北人物• •湖北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