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民用航空( civil aviation ),利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军事、海关和警察任务以外的航空活动。包括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航空运输指在国内和国际航线上使用航空器进行的商业性客货邮运输。通用航空指利用民用航空器从事为工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的飞行活动,以及从事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海洋及环境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电视、游览等项飞行活动,还有为行政事务和商务服务的自身需要的不取酬的飞行活动。

世界民航概况

20世纪初,人类开始民用航空飞行活动。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O.莱特驾驶12马力的“飞行者1号”,飞行36.58米,留空时间12秒,飞行时速48.28千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可操纵的和持续有动力的飞行。1911年英、德、美等国利用航空器进行邮件运输。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大部分民航飞行被迫停止,但战争的发生又促进了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战后,世界局势较为缓和,为航空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一些国家政府看到飞机的军事潜力可以通过发展民用航空来为军事航空积蓄力量,这在德国表现尤为明显。因为受《凡尔赛和约》的约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禁止德国发展军事航空,但允许发展民用航空。在此背景下,德国和法、英、美等国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快民用航空的发展,包括成立航空公司、开辟航线、建设通信设施等。20世纪20~30年代又因受经济和航空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视航空运输为一种奢侈的运输方式,甚至是一种危险的运输方式,因此航空运输总量还不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世界航空旅客运输量仅3 500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7年,世界航空旅客运输量达到250万人,运输总周转量1.15亿吨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灾难。但大战中喷气推进技术的诞生和初步发展,却带来民用航空的新时代,是航空运输业的第一次革命的开始。战争结束后,世界经济处于长期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美、苏、英、法等国相继应用喷气推进技术,设计和生产喷气式民用飞机,如英国于1949年研制成功中型喷气式客机“彗星”号,苏联在图16轰炸机基础上于20世纪50年代初生产图104喷气式客机,美国波音公司在B−52轰炸机(前身是1947年生产的B−47轰炸机)基础上于1959年制造出波音707喷气式客机。这些喷气式民用飞机以及7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波音747宽体喷气飞机、70年代中期出现的“协和”超声速客机及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空客”系列飞机,大批量投入航空运输业,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使航空运输业成为不可缺少的运输方式,航空公司成为不要政府财政补贴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许多国家政府还投入巨资修建机场和发展空中交通管制设施。如美国通过建立“机场和航路发展基金”筹集资金,对机场实行国有民营和财政补贴,对空中交通管制由国会按年拨付飞行管制费用;印度的机场建设由中央工程局统一负责,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投资;法国政府规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负责机场公共性项目建设资金,经营性项目可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投资,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由军方和民航分别建设和管理,并建立军民航三级协调机制,从而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协调稳定发展。1997年世界航空旅客运输量达到14.5亿人,比1947年的2 100万人增长68倍,年均增长率8.8%;运输总周转量50年间增长161.5倍,年均增长率10.7%。

至2006年底,全球有796家航空承运人提供定期航班旅客运输,其中有74家航空承运人经营定期全货运航班;国际民航组织189个缔约国的航空公司定期航班完成旅客运输量21.3亿人,货物运输量3 900万吨;2006年世界商业用飞机22 685架(不含起飞全重小于9吨的飞机),其中涡轮喷气式飞机18 759架,占民用飞机总量的82.7%;全球有民用机场约3.96万个,其中陆地机场约1.5万个,私人机场约2.3万个。

西藏贡嘎机场上旅客正准备登机.jpg

图1 西藏贡嘎机场上旅客正准备登机

中国民航概况

近代中国的航空运输始于20世纪20年代筹办欧亚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但由于当时中国政治腐败,内战频仍,经济衰落,航空运输发展起伏艰难。1948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0.76亿吨公里,1949年却下降50.7%,仅0.38亿吨公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的航空运输业进入新的阶段。1978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达2.9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31万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航空运输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中国民航有国内航线1 216条,通航城市146个,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的地区航线48条;国际航线290条,通往43个国家的96个城市;有运输企业近30家,运输飞机1 13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1 050架;全年完成航空运输总周转量365.3亿吨公里,比1978年增长121.2倍,年均增长率18.0%,居世界民航的第2位(1978年居第37位);旅客运输量18 576.2万人,比1978年增长79.4倍,年均增长率16.3%;货邮运输量401.8万吨,比1978年增长62.0倍,年均增长率15.4%;有民用机场223个,其中航空运输使用的民用机场148个。

通用航空概况

通用航空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大众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全部民用航空活动,范围很广。通用航空可以分为两大类。①经营性通用航空:主要指执行生产服务性任务,以经营效益为管理目标类的飞行业务,如航空摄影、海上和陆地石油勘探及开采服务飞行、架设输电线路飞行等。它们又分属垄断性和非垄断性两类。其中垄断性经营项目,如航空摄影、航空遥感等,具有军事机密性,涉及国家利益,由国家批准的特别单位执行此类飞行任务。非垄断性经营通用航空项目,如海上石油勘探飞行、飞播造林、农林业防治病虫害飞行等,以经济效益为主,但也重视社会效益。此类通用航空项目,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往往将其列入相关行业。如农牧业航空的飞机已成为农牧场作业机械的组成,航空探矿飞机成为地质勘测企业的作业工具之一,为石油勘探开发服务飞行的直升机公司成为石油公司的下属企业。②非经营性通用航空:分两类。一类是社会性的,如航空抢险救灾、城市消防、医疗救助等,以社会效益为管理目标,主要担负社会职责。此类项目属社会公益性,由政府管理或进行政策性和财政扶助。另一类是自需性的,如文化体育游览娱乐飞行、自用的不取酬的公务飞行(营业性的公务飞行,即不定期包机飞行,属航空运输)。

民用飞机喷洒农药.jpg

图2 民用飞机喷洒农药

世界通用航空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有很大规模。2001年全球通用航空飞机约有21万架,年飞行约3 800万小时,其中游乐飞行约占50%,教学飞行约占30%,空中作业飞行约占20%。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发展中国家通用航空发展缓慢,包括中国、印度等国。至2005年中国的通用航空飞机383架(不含个人自购飞机),年飞行8.5万小时,其中作业飞行8.3万小时,游乐飞行0.2万小时。

未来民航业

21世纪,民用航空将在其交通运输工具、服务管理等方面,展示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和以信息、知识为后盾的竞争实力。21世纪的航空运输将在以下6个方面出现新变化:①交通工具立体化。人类将继续生产亚声速、超声速飞机,同时设计生产2~5倍声速的高声速飞机,还有航天飞机、飞行汽车和地效翼机等,实现从陆地、水面起飞到空中、太空的飞行。②航空能源新型化。除航空煤油外,还将把液态氧、酒精、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应用于民航新型飞机。③交通管制智能化。民航交通管制系统将以数据通信、智能技术为基础,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为纽带进行飞行起降引导和全程监控。④航空售票电子化。利用全球商业因特网、全球自动订票系统和自由化原则,实现全球售票电子化。它将是航空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⑤民航管理现代化。民航管理实现管理思想先进化、管理组织科学化、管理手段智能化和管理人才最优化。⑥航空运输全球化。航空运输突破“国别”限制,进入航空联盟化和自由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