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路运输(water transportation),以船舶为交通工具,在水域沿航线载运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简史

  人类在古代就已利用天然水道从事运输。最早的运输工具是独木舟和排筏,以后出现木船。帆船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 。15~19 世纪是帆船的鼎盛时期。19世纪蒸汽机驱动的船舶出现后,水路运输工具产生了飞跃。当代世界商船队中已有种类繁多的各种现代化运输船舶。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商代有了帆船。公元前506年开凿了世界上第一条运河胥溪。公元前214年建成了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京杭运河则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其航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巨大船队七下西洋,历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水路运输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比较,水路运输运载能力大、成本低、能耗少、投资省,是一些国家国内和国际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些国家水路运输的货物周转量占各种运输方式总货物周转量的10%~20%,个别国家超过50%。

分类

  水路运输按贸易种类可分为外贸运输和内贸运输。前者指本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运输;后者为本国内地区间的贸易运输。按航行区域可分为远洋运输、沿海运输、内河(包括湖泊、水库等)运输。按运输对象可分为旅客运输(包括单一客运和客货兼运)和货物运输(包括散货运输和杂货运输)。按运输工具可分为船舶运输与排筏运输。按船舶营运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船运输(即班轮运输)和不定期船运输。

运输工具和基础设施

  船舶是水路运输的最主要工具。世界各国对运输船舶的性能、动力装置、推进方式、船舶设备、通信导航、船艺等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更新。在客运方面,除发展中国家和岛国水路客运有所发展外,发达国家的水路客运是以旅游为主。因此,客船向高速、平稳、舒适方向发展,出现高速水翼船和气垫船。在货运方面,发展了大宗货物的散货船,件杂货的集装箱船。海洋船舶沿着专用和多用途并举的方向进展,内河船舶则发展分节驳顶推船队和机动货船。由于贸易发展的需要,世界商船队仍处于发展的趋势中。1992年10月底,世界商船队总吨位已达66600万吨左右。其中利比里亚拥有9710万吨,依次是巴拿马、希腊、挪威、日本、塞浦路斯、巴哈马、美国、中国和马耳他等。商船数量(300吨以上)总计34552艘。其中日本拥有3838艘,依次是巴拿马、利比里亚、中国、希腊、塞浦路斯、挪威、美国、巴哈马和马耳他等。港口和航道是水路运输的基础设施。港口是水路运输中船舶停靠、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的枢纽。各国在港口建设时,都重视港口的布局与规划,同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建设了大量深水码头。装卸工艺和设备也向高效、专业化方向发展。水陆联运、水水联运使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大大增强。为适应海上船舶的大型化,进出港航道不断拓宽、浚深;内河航道不断整治与渠化,以提高等级。许多国家形成了内河航道网,发展了江海直达运输航道 。 航道建设还注重综合开发利用,在通航河流上以航运为主结合进行发电、防洪、灌溉和渔业,使得综合效益最佳。

  在水路运输中,船舶选型、装卸工艺、港口和航道开发建设,以及运输组织方案的确定,应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得出最优方案。对水路运输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发挥水路运输优势的一个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