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花椒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津花椒

江津花椒重庆市江津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5年10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江津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重庆江津区是全国最大的九叶青花椒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超过53万亩。

中国花椒有3个著名的产地。一为江津,一为韩城,一为汉源。江津在重庆,韩城在陕西,汉源在四川。江津花椒是青花椒——九叶青;韩城和汉源皆为红花椒,一曰:大红袍;一曰:贡椒。

江津区种植花椒历史悠久,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所产花椒麻香味浓,并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出油率高,不仅是优良的调味品,而且经加工,可取多种名贵的化工原料。

江津花椒开发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其中花椒精、微囊花椒粉等6个项目获国家专利,填补了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空白;保鲜花椒、花椒精油等3个新产品获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和名牌产品。

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命名的2004年度第三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公布,江津区榜上有名,荣获“中国花椒之乡”称号。2019年11月,江津花椒上榜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12月25日,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纳入2020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核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2020年7月27日,江津花椒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产品特点

江津花椒,其品种叶片多至九叶,故得名“九叶青”。江津花椒果实饱满、色泽油润、清香扑鼻、麻味纯正,食之可增食欲,是烹饪调味之佳品,更兼有治疗肾虚耳鸣、明目、杀虫、祛脚气之功效。川渝美食,尤以麻辣著称;而江津花椒,则是麻辣美味的独特秘诀。

通常,花椒以叶柄上叶片数量来区分——三匹叶的,称三叶椒;五匹叶的,称五叶椒;七匹叶的,称七叶椒;九匹叶的,称九叶椒。有八叶椒吗?没有。有十叶椒吗?没有。瞧瞧,叶子都是单数的,最少三叶,没有叶子双数的花椒。

江津花椒几叶呢?九叶。因为江津花椒是青花椒,故得名:九叶青。九叶青有什么特点呢?可以用16个字来描述:果实饱满,色泽油润,清香扑鼻,麻味醇厚。

江津花椒
江津花椒
江津花椒
江津花椒
江津花椒

产地环境

江津区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为主。这里多雨多雾,空气潮湿,江津人喜欢吃川菜,花椒是必备的调味品,而且花椒还具有除湿、驱风、祛寒的药用功能。同时,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充沛的雨量及其在季节、月份上的分布等,都为花椒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土壤地貌

江津区土壤分为四类(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7个亚类(冲积性水稻土、紫色水稻土、黄壤性水稻土、河流冲积土、棕紫泥土、黄壤土、红紫泥土),22个土属,72个土种,110个变种。森林土壤有1个亚类,7个土属。土壤pH值在6.5-8。土壤肥力状况中等,

土壤发育较浅,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占主要,有机质含量为1.48%,变幅0.915-5.369%。境内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为主,地质结构为“川东褶皱”和“川黔南北构造带”的过渡地带,构造形迹受其影响,轴线多扭曲呈“S”形。

水文

江津区共有大小溪河三十八条,流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其中:长江、綦河、塘河、笋溪河、壁南河、等五条集雨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朱羊溪及驴子溪集雨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属长年性河流,其余源少流短,属季节性的短小溪流。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江津花椒
江津花椒(花椒树)
江津花椒(产地环境)

气候

江津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早回暖不稳定,秋多阴雨降温快,冬春少雨冬干春旱,易旱易涝。且南北垂直差异大。常年平均气温18.2℃,月季间4-10月平均气温高于常年的平均值,夏季平均气温高而变化不大,都保持在25℃以上,部分地区盛夏8月平均最高气温达33.9℃。冬季1月平均最低气温5.4℃,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几乎相等,略高于常年平均值。年均太阳辐射量为361.9千焦/cm2,以8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日照时数:年均1207.9小时,最多年1628.8小时,最少年951.7小时,一年之中8月份最多,达217.8小时,12月份最少,为30.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34.7毫米,夏秋的5-10月降雨量为802.8毫米,占全年的78%,冬春的12-2月份平均为62.2毫米,占全年的6%,从四季变化看,夏季占全年的43%,冬季占6%,7月份最多,为171.3毫米,6月次之,元月份最少,仅17.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56天,最多180天,最少130天。

江津花椒

历史人文

据说,西汉时皇后所居殿名叫椒房,亦唤作椒室。这里的椒即花椒。为什么用花椒粉末和泥涂壁呢?有学者解释说,其一,椒者,多籽,取其多子多福之意;其二,宫殿皆为木结构建筑,椒之气味,可辟邪,有防虫蛀之功效。

花椒,中国本土香料,原生于喜马拉雅山脉,后沿江河不断移植。古代人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甚至有些朝代的宫廷,会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房子便称为“椒房”。

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叫“椒房”,也叫“椒房殿”。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故名。

古装影视剧中常常提到“椒房之喜”“椒房之宠”。啥是椒房?用花椒当保暖涂料的高级暖房,御寒保暖,只有皇后才能住。汉代人认为,花椒性热,香气可辟邪,防虫防腐,且花椒籽多,寓意多子多福,故而他们把花椒捣碎成粉,和着泥涂抹墙壁,打造暖房,美其名曰“椒房”。“椒房之喜”形容后宫有喜事,以“椒房之宠”形容帝王对妃嫔宠爱有加。

史载,椒房又名椒房殿、椒室,起初是汉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女子体质阴寒,而花椒乃纯阳之物,住在椒房里,可驱散身体寒湿,温补正气,调和阴阳。《汉书》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说的就是这回事儿。

重庆江津是中国著名的“花椒之乡”,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花椒的传统,早在14世纪的元朝就开始种植花椒。江津花椒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享誉四方,在毛里求斯海岸打捞出的一艘300多年前沉没的荷兰商船上还发现了桶装花椒,仍散发出香气,而桶上依稀可见“巴蜀江洲府”的字样。

2007年,江津花椒种植规模达到50万亩、占重庆市花椒种植面积80.7万亩的62%,分别比陕西韩城24万亩、山东莱芜15万亩高出1.08倍和2.33倍,成为中国最大的青花椒基地。

2011年,江津花椒鲜椒产量达15万吨、销售收入12.3亿元,相当于江津区域财政收入之总和,位居中国三大花椒基地(重庆江津、陕西韩城、山东莱芜)之首,江津“九叶青”花椒也位列中国四大花椒品种(江津九叶青、汉源贡椒、韩城大红袍、云南大红袍)之冠,并且以每年6667公顷的速度增加。

江津花椒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江津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将江津花椒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请示》(江津府文[2004]117 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重庆市江津区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九叶青。

(二)立地条件。

江津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海拔200至800米区域,土壤pH值7.0至7.5之间适宜种植的区域。

(三)栽培技术。

1、选种:选择生长健壮、品质优良、无病虫害、树龄6至10年的椒树作为采种母树。在9月上旬果子由青转红、出现裂果、种仁转为黑色时即可采收。

2、播种:将种子用冷水浸泡1至2天后,再用2%的碱水浸泡半天至1天进行脱脂处理,搓洗至种皮粗糙、失去光泽,用湿润的河沙混合后备用。秋播在10至11月,每亩播种50至60千克(净种)。

3、定植:将植株健壮,高60厘米左右、茎粗0.3厘米以上,带有分枝、根系发达且完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种苗进行定植。秋季定植在10至11月份,春季定植在雨水前后为好,在适期内选择阴天或下雨前定植为宜,密度为每亩110株或133株左右,规格有2×3米和2×2.5米。

4、施肥:苗木成活抽梢后至试花结果前施肥,做到氮、磷、钾配合,适当偏重氮肥的用量。年施3次,分别在2月上中旬、5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施用。试花结果后要增施钙肥。

5、修枝整形:通过采用多主枝和短截为主的方法,达到层次清楚,骨架枝安排合理,枝序分布均匀、通风透光、早结丰产的目的。修剪树形常见的有开心形、杯状形、塔形和扇形四种。

6、病虫防治:采用科学先进的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和栽培管理技术,消灭和减少病源和虫口基数。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绿色食品生产中农药使用的有关规定,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从严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安全期,避免农药残留对花椒品质造成影响。

(四)采收。

当椒粒表面呈深绿色,油胞明显凸起,有浓郁的麻香味时,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采收,避免油胞破裂。

(五)加工。

保鲜花椒:鲜椒进入加工厂后,立即进入加工程序,采用生物灭酶;后进入超低温库速冻,48小时后进入低温储藏。

干花椒:采取微波或红外干燥后精选而成。

(六)保存。

保鲜花椒:低温储藏,保质期可达2年。

干花椒:采用高温库(0至5℃)冷冻保存,存放花椒较为完好,一年以上其颜色、香气、麻味素均不流失。

(七)质量特色。

1、外观:果粒圆大,色泽油润、青绿,果皮横截面厚度≥1毫米,表面油胞大而密,鼓实。

2、风味:麻味纯正浓郁,香气清新柔和。

3、理化指标:哩哪醇含量≥50%,柠檬烯含量≥8%,灰分≤2.5%,干花椒水分≤11%。

专用标志使用

江津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津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参见